[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6 21:40

旅游回来发现:过了六十岁才明白,普通人外出旅游,是毫无意义的

旅游回来发现:过了六十岁才明白,普通人外出旅游,是毫无意义的

“世事如棋,乾坤莫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若人生是一场旅途,那风景其实一直在我们心间,不曾遥远。人到六十,目送夕阳,才懂得脚步之外,还有更值得安身立命的归处。


年轻时,总盼着走出去。以为山高水远处,才有诗和远方。朋友劝我,“趁着身体还好,钱袋尚宽,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我也随波逐流,踏上热闹的列车,高铁呼啸而过,景点人山人海,合照里满是匆匆。

脚程越多,心却越累。一路跋涉,不过是从一个“别人家的风景”奔赴下一个“别人的传说”。名山大川,很快淹没在自拍与笑语的潮水中,几张照片,几句感慨,到头来依然回到了柴米油盐里。

年少不懂,旅途是内心的远方。长大以后,却明白,每一次所谓的远行,也许只是逃离日常琐碎的一种方式。而真正的安稳,是在某个黄昏微风里,看着窗前的老槐树发芽,看着亲人在侧,平淡灯火,熬过流年。


六十岁后再出门,体力不比从前。游景区,赶路程,舟车劳顿,总觉得哪里不适应。人群里摩肩接踵,听导游讲述风花雪月,却忽然生出一丝疏离。那些“必打卡”的景点,并非属于我的故事;那些“值得珍藏”的美景,也无法填补生活的空白。甚至,不知何时,连对美的欣赏都让步于忍受——怕堵车,怕上厕所,怕太晒,怕腿疼。

身边的朋友,有人说:“去了那么多地方,回来还是要煮饭、洗衣,谁会真的变得不同?”曾经的渴望,不过是跟随大流,以为拍下不同的照片就能拥有不同的人生。而今想来,人生的底色,原本就藏在每日三餐一蔬一饭中。
所谓旅行,不如说是换个场地喘口气,再回头发现,活得最安心的那一刻,其实就在自己家的阳台,泡一壶清茶,静静翻一本旧书。


很多人年少时向往远方,渴求热烈。但六十之后,大地辽阔,我反倒更珍惜家园的小径。孩子偶尔归来,邻居门口寒暄,菜市场熟悉的吆喝声,皆是热腾腾的生活本真。外面看似繁华,其实是别人的盛宴。这珍贵的烟火气,才守住了我们的余生。

有人问:难道旅游真的一无所值吗?
不是。人各有志,年富力强时,去见识世界无可厚非。不过,岁月渐深,当浪漫褪尽浮华,我们终究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究只为寻回片刻安宁。也许,最好的远方不在千里之外,而在我们每天走过的小路上,倚窗而坐的黄昏里,在简单又真实的生活中。

《红楼梦》说:“世事如云烟,过眼终成空。”
六十岁后,才明了,属于普通人的幸福,从来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奔波,而是在四季轮替中,悄然懂得爱惜自己,善待家人,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你看,那些最动人的风景,不正是家门口的槐花、邻居的闲聊、子女的欢笑吗?与其追逐无数次行色匆匆的观光,不如慢下来,将心安放在最温暖的角落。

旅途归来,看过千山,却终于明白:平常一杯茶,半帘斜阳,就是人生至味。
只有心安处,才是最好的归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旅游回来发现:过了六十岁才明白,普通人外出旅游,是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