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06:38

贵阳,去多少次都不嫌多!

贵州,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地貌的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了92.5%。贵州的省会贵阳,被喀斯特地貌雕琢出群山秀水的温柔环抱,拨开层层迷雾来到贵州最繁华的山城,这儿的美食丰富得无与伦比。

火锅,常为贵阳餐桌的主角,贵阳的火锅实在是太全面了,算下来有十几种。我去了贵阳三次,也只能体验其中一部分。虽然这些火锅发源地在各个县市,但在贵阳都能吃到。
贵州人爱吃酸,吃酸传统由来已久。《中国食辣史》曾写道:“从历次鼓励向贵州输盐的政策来看,贵州长期缺盐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在辣椒没有引进中国之前,贵州主要“以酸代盐”调味。

勤劳的人们总是在风物缺乏的情况下,用智慧的双手做出别样美食。吃酸的传统保存下来,如今留下的酸汤火锅中的酸汤牛肉、酸汤鱼和酸汤猪脚,还有酸菜火锅,都是美食中的瑰宝。

来贵阳,我的第一顿火锅得是“酸汤牛肉”。云南高原是牛肉重要产地,牛是自然放养的,肉是紧实弹爽的。

贵阳的火锅很便宜。一份套餐,价格能低至人均几十块,最关键的是,蔬菜任吃。

贵阳酸汤牛肉火锅店挺多,去连锁的话就环境好,去小店的话就味道美。

如果去不了凯里的话,来贵阳吃一锅酸汤鱼也是极好的。
酸汤有红酸汤和白酸汤之分,红酸汤色泽红亮,酸辣浓郁,白酸汤色泽乳白,酸爽清新。
鱼的话选黄骨鱼最佳,一条条酸香入味,肉质细嫩。

贵阳火锅派别,以“豆”为主角的火锅也是千变万化。
从豆豉火锅到豆米火锅,从豆干火锅到豆腐皮火锅再到豆花火锅,总有一款让你心水。
鲤鱼街的“老字号何姨妈豆豉火锅”,光看环境让人叹为观止,这种地摊一般的火锅店,价格便宜得令人发指。
锅底酱香味太过浓郁,豆子发酵带有独特的“臭”味,习惯了其实觉得很香。配菜倒入锅底,犹如在大酱缸里浸染一番,充分把这风味融合。因“过于下饭”,不一会就吃了个肚歪。

豆豉火锅很辣,豆米火锅就相对来说“清淡”点了。
据说豆米火锅起源于贵州民间菜“豆米汤”,有汤就好办,贵州人总能想办法把汤整成一“火锅”。

菜豆熬得绵绵沙沙,口感浓郁,放入各种配菜,吃起来每一口都带着豆香味。

贵阳还有许多以肉类主打的火锅,诸如辣子鸡火锅、花溪清汤鹅火锅、羊蹄花火锅。至于听上去颇为黑暗料理的“牛瘪火锅”或是“羊瘪火锅”,那当自成一派,喜爱猎奇的朋友大可一试,必然难忘。
贵州烙锅,以水城烙锅最出名,而贵阳烙锅则起源于清镇烙锅。
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凸形锅或凹形锅,清镇烙锅更偏爱平底锅。洋芋、豆腐、臭豆腐、各种肉类、蔬菜,在铁锅上“滋滋”响,控制火候和油量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烙锅吃得就是个热闹,一群人,烙着菜,喝着酒,好不快活。

贵阳小炒,最为接地气。
“宫保菜”是贵阳菜中一大特色。“宫保”是太子太保、少保的通称,“宫保鸡丁”的宫保实际指的是清末大臣丁宝桢,这道菜就是他发明的。因此,宫保菜就是用“宫保鸡丁”的烹技,爆炒“软嫩无骨”的食材。

旭东路农贸菜市场旁有家“老兵私房菜”,开在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按定位实在难以找到。想去吃得提前电话,一般下午都约满了,中午去会好点。

宫保板筋用的是猪板筋,夹在脂肪层和脊肉中间的筋状物,肥瘦兼具,肉筋皆有。爆过的板筋微卷,嫩得通透,入口后似筋非筋,有筋的弹牙,也有肉的柔嫩。
宫保土鳝鱼,鳝鱼去骨切成了厚实的长条,酱汁打得很薄,油和酱恰到好处地裹着鳝块,上面还沾着些许干辣椒末。爆过的鳝片似焦非焦,咬开后焦中带嫩,嫩中弹牙,下饭一绝。

在贵阳吃炒菜踩雷概率极少,指月街的“仙美饭店”也是一家我喜欢的小店。
炝锅鱼看上去干干辣辣的,实际上扒开辣椒和脆皮,里面的鱼肉很鲜嫩。

贵阳辣子鸡不同于重庆辣子鸡满盘干辣椒的张牙舞爪,在这儿辣椒看上去放得有点收敛。但当地特有的辣酱香味已经深深入味,食之回味无穷。

爆炒腰花,锅气十足,贵阳菜也是下饭的一把好手。

最后一道凉拌折耳根,比平时吃到的都要脆嫩。

“怪噜饭”的怪噜缘于炒饭加的调料品种特别多,大到饭店,小到路边摊,怪噜饭那是家家都不同。

贵阳烧烤,调味通常放得十足,越破的店,味道就越正。
跑到一条窄巷子里吃烤鸡。烤鸡腿和鸡胗都给安排上,最后再烤个节瓜啥的,整盘看下来酱酱的。

贵阳小吃,那可是个大类,一旦陷入“小吃海洋”,不吃上个三天三夜都走不出来。
小吃代表当属“肠旺面”,而肠旺面我去“南门口肠旺面”和“程肠旺”比较多。
我喜欢南门口肠旺面开到凌晨的感觉,时不时来一波人排队,很是热闹。要一碗热气腾腾的肠旺面,澄黄有嚼劲的面条,滑嫩的猪血,弹爽的大肠,再加点香脆的肉哨,一只软糯筋弹的猪蹄,深夜食堂的美好尽在于此。
pic/alt0mv4hle1.jpg
隔壁是一家“李兰英湖南面馆”,让我一个湖南人忍不住好奇去吃了一碗开在贵阳的湖南面。
pic/jv4isk1hljb.jpg
相对于面条和馄饨,我更喜欢店里的各种配菜,比如猪脚、干子、卤蛋、鸡翅和鸭胗,这些小吃跟湖南风味倒是有几分相似。
pic/2ep0f5qtrac.jpg

pic/3srzwab4412.jpg
贵阳牛肉粉店特别多,万科大都会北区的“朱钰牛肉粉”,门口就挂着一排新鲜的牛肉,一口大锅熬着牛骨汤,店里满座的客人,一切都在告诉我,“来这儿没错”。
pic/lq0ny5gvnb3.jpg

pic/d2to3njp2zo.jpg
汤很鲜,牛肉也给得很满,粉有好几种选择,本地人更喜欢这种粗粗的米粉。
据说贵阳有一种很粗的酸粉,味道微酸,据说外地人吃不习惯,不知道我吃的是不是,下次一定要搞清楚。
pic/sijqibj05or.jpg
“牛霸带皮牛肉粉”是一家连锁。这家粉很鲜,汤够味,辣也来得很直爽,那一大块带皮牛肉甚是醇厚。
pic/a3wyu0wom0j.jpg
粉面馆的每张桌子都有一盆“糊辣椒”,闻上去有点“烧糊了”,吃起来就很香,只香不辣。
pic/3bgsl2dlya3.jpg
在贵阳如果吃粉吃腻了,来碗米皮也是极好的。
加点脆哨,加点酸菜、辣椒、花生、肉酱之类,拌起来吃,清新爽口!
pic/lu4gtolmk5x.jpg
论拌在一起“集大成”者,还得是“丝娃娃”。朋友说,“丝娃娃让女生又爱又恨”。
pic/zoimzkzmsao.jpg
爱,是因为丝娃娃的配菜全素。
恨,是因为用大米粉烙成的薄饼要满满地裹住各种小菜,再淋上酸汤或是原汤。有时候汤会漏出来,整个人手忙脚乱,看起来张牙舞爪,毫无淑女的模样了。
pic/3hkcoj35eus.jpg
贵阳街头的小吃摊实在太多。
风味十足的豆腐圆子得吃!热乎乎刚炸出来的豆腐圆子,闻上去有着发酵的香味,用手捏开,塞进折耳根、酸菜等调制的素馅,一口豆腐圆子夹杂着五味的配菜,别提有多惊艳了。
pic/31uv2sygfeg.jpg
贵阳人丝毫不吝对折耳根的喜爱,豆皮卷着折耳根,更简单直接,也只有在这里能吃到了。
pic/wisv1i2z0h0.jpg
“但家香酥鸭”,算是贵阳的传统名吃。鸭子炸得很脆,最让人回味的是,吃过之后舌头和嘴唇麻麻的,像在“弹钢琴”。
pic/qvl0w442vbm.jpg
贵阳人对洋芋也是爱得深沉。
洋芋切成“狼牙状”,在油锅里起舞。
pic/53odxlhw32k.jpg
洋芋糍粑在平底锅上煎得两面金黄。
pic/0q5cyc3zqnq.jpg
撒上干辣椒粉,酸菜和折耳根,外焦内糯的洋芋糍粑用筷子夹开,蘸上调料,软软糯糯还有着洋芋的香味。
pic/0ehsltkj2un.jpg
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加根肠又多了几分丰盛。
pic/dff0dx4idjd.jpg
各种糯米做成了糕粑稀饭、红糖糍粑和酒酿汤圆,贵阳也是不负“碳水圣地”之名呀。
pic/fy2z04jepa0.jpg
若是碰到这种苦荞粑,一定得来一个,健康、下火。
pic/twu10i4nzvw.jpg
临了走了,我会去陕西路的“禾生粑粑坊”,叫店员现捏一个热乎乎的“干糍粑”。
pic/wtnymebkgdg.jpg
再带一盒三拼的“小方糕”。
pic/5005bhsssji.jpg
这种米糕嚼起来,越嚼越香,越嚼越甜。
贵阳之旅的回味尽在这香甜之中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阳,去多少次都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