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茶友答不上来的问题,半岩茶对比正岩茶,到底差在哪?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昨天去参观了朋友A的新办公室,装修得很精致。
以深棕为底色,搭配原木色和浅色软装,标准的“老钱风”。
书架侧边,嵌了一个酒柜,摆着几瓶葡萄酒。
同行的朋友B打趣他:“行啊,现在品味上来了,都开始收藏酒了。”
他摆着手回:“撑场面罢了,几瓶村级园的酒,连一级都不是。”
朋友B蒙了,什么村级、一级的,这题超纲了。
村姑陈虽然对酒涉猎不深,但了解一些等级划分,于是帮着解释道:“你就当成岩茶里的正岩和半岩就行了。”
话音一落,朋友B顿时会意:“懂了,懂了。”
武夷岩茶中的正岩与半岩,是依据山场,对茶叶品质做的区分。
正如勃艮第葡萄酒里“一级园”、“村级园”的差异,产区不同,品质自然也分高低。
《2》
正岩茶,指的是生长在武夷山核心产区内的岩茶。
所谓核心产区,也就是岩茶圈中常说的“三坑两涧”。
正岩产区,就像一座城市里最黄金的地段,所有的资源都扎堆在这儿。
比如正岩里的坑涧山场,两侧高耸的山岩,以及岩壁上的植被,为茶树遮挡了强烈的日光。
茶树扎根于富含矿物质的土壤,有利于内含物质的积累。
产区中丰富的水汽与云雾,也能保持空气湿润,为茶树生长提供充足水分。
独特的小气候,为岩茶的生长带来了丰沛的滋养。
生长在这里,茶树能不断积累养分与风味物质。
由此,形成正岩茶最突出的特点——“岩骨花香”。
岩骨花香听起来抽象,但只要喝到嘴里,便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
来自正岩产区的岩茶,茶汤入口,不是轻飘飘的水,而是有重量的汤。
内质丰厚的茶汤,有内容、有骨架,滋味浓厚又不失细腻。
汤水划过喉咙,会留下清凉甘润的回味。
沉入茶汤的香气,也会在口腔与喉间流连。
不夸张地说,正岩茶,基本代表了武夷岩茶的最高品质。
但,这样的“黄金地段”太有限了,真正的正岩茶产量非常稀少。
再加上它无可替代的品质,使得正岩茶的价格十分昂贵。
《3》
半岩茶,其实就是产自武夷山内,但不属于核心产区的茶。
再讲通俗点,就是正岩产区外面的一圈地,产出来的岩茶。
虽然同样在武夷山范围内,但产区环境与三坑两涧之间存在差距。
半岩产区的地势更平缓,光照强度变大、云雾变薄,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也有所下降。
虽然半岩茶依然具备岩茶的基本风味,但与正岩茶放在一起对比,它的“岩韵”要差不少。
由于内质的缺损,半岩茶的茶汤很难表现出正岩茶的劲道。
它或许是香的,但香得并不鲜活,韵味在口腔里停留的时间也更短,回甘偏弱。
半岩茶的价格也比正岩茶低不少。
因为它的种植面积更大,产量也比正岩茶多得多。
不过,市场上也存在商家故意抬高价格,把半岩当做正岩来卖的情况。
对此,茶友们买茶时要注意辨别。
《4》
正岩与半岩,虽然都生长在武夷山境内,但在香气与滋味的具体表现上,存在着明显差距。
正岩茶香型丰富,且层次分明。
花香、果香、花果香、焦糖香,用盖碗逐冲品饮,能清晰地感受到各种香型的变化。
而且,正岩茶的香气是长在茶汤里的。
相比之下,半岩茶的香气就略显单一。
半岩茶的茶香,与茶汤的融合得没那么扎实,也不如正岩茶持久。
正岩茶的茶汤,因为内含物质丰富,喝起来会感觉内容物很足。
用四个字概括,便是“香清甘活”。
茶汤在口中会有灵动的变化,有源源不断的香气和回甘,喉韵深厚。
而半岩茶的风味则更平淡、直白些。
虽然能喝出一定的醇厚感,但穿透力和韵味都不及正岩茶。
《5》
正岩与半岩的差距是天生的。
但并不建议茶友们买茶时,将山场作为选茶的唯一标准。
岩茶工艺复杂,从采摘、做青,到焙火,每一步都举足轻重。
一些茶商,只有正岩茶青,却没有配得上茶青品质的制茶技术。
工艺不过关,即便拥有顶级茶青,也做不出应有的滋味。
也别把高价当做岩茶的“免死金牌”。
那些工艺不过关的正岩茶,依旧会被卖出高价。
因为价格太便宜的正岩茶,会被人误认为半岩茶,茶商们不甘心。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