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石油危机有多狠?油价1年涨4倍,美国车加不上油!
前言如今加油刷码几分钟搞定,40多年前却有人为加一箱油排整宿队。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短短一年油价从每桶2.7美元疯涨到13美元,翻了4倍不止。
美国街头加油站接连挂出“无油”告示,开车族攥着空油箱在寒风里叹气。这波能源震荡,狠劲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美元先崩了,石油才炸了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各国靠出口石油赚得盆满钵满,而结算货币正是美元。
然而,1971年8月,美国的一个决定,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掀起千层巨浪。
美国突然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这一消息瞬间让持有美元的国家傻了眼,手中的美元瞬间“长毛”,价值大幅缩水。
对于中东产油国来说,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他们辛苦卖石油换来的美元,一夜之间变得不那么值钱了,这就好比你一直努力存钱买猪肉,结果钱贬值了,肉价却涨了,心里别提多憋屈。
不仅如此,美国在中东事务中偏袒以色列,让阿拉伯国家在几次战争中吃了大亏。
这一系列的委屈在中东国家心中积压了十年之久,终于在1973年,被压抑的怒火找到了突破口。
石油当武器1973年10月6日,正值犹太人的赎罪日,这原本是个充满宗教仪式感的日子,可埃及和叙利亚却突然对以色列发动了战争。
阿拉伯国家觉得反击的时机到了!10月16日,沙特阿拉伯一马当先,宣布油价上涨17%,每桶原油价格从2.7美元飙升到4.1美元。
紧接着,17号开始每月减产5%,18号,10多个阿拉伯国家更是直接停止了对美国的石油出口。这还不算完,12月,阿拉伯国家干脆把石油定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到1974年1月,油价如同火箭般蹿升至13美元!
美国这下可慌了神。工厂因为缺少石油供应而不得不停工,汽车排着长队却加不上油,周日所有加油站全部关门歇业,就连军队也不得不动用战时储备来维持基本运转。
欧洲的情况更是惨不忍睹,英国坚决不让美国使用其领地运输石油补给,德国也禁止美国军火船停靠港口,希腊和意大利等国纷纷跟风表态。
在重重压力下,美国最终服软。
1974年3月,阿拉伯国家取消了石油禁运,不过此时油价虽有所回落,落到11美元,但石油定价权从此牢牢攥在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手中。
1973年刚完工的美国世贸中心双子塔
缺口引恐慌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没过几年,1978年底,麻烦事儿又找上门来。伊朗国内爆发革命,巴列维王朝轰然倒塌,新政权上台后直接暂停了石油出口。
这一停可不得了,全球每天的石油供应量一下子减少了500万桶,差不多占到当时全球石油需求的10%!西方国家这下学聪明了,纷纷开启疯狂囤油模式。
到1979年,各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堆积如山,达到了53亿桶,按照当时的消耗速度,这些储备足够使用半年。
然而,市场的恐慌情绪还是如野火般蔓延开来,到1979年底,油价一路狂飙,直接冲到了40美元的历史新高。
就在大家以为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石油供给会进一步中断,油价会继续攀升的时候,情况却发生了反转,油价不仅没涨,反而开始逐渐回落。
原来,前期疯狂囤油的策略在这时发挥了作用,大量的储备油进入市场,缓解了供应压力。同时,高油价也刺激了其他国家加大石油勘探和开采力度,产量增加,进一步稳定了市场。
到1986年,油价又戏剧性地跌回10美元以下。这起起伏伏的油价走势,比电视剧情节还精彩。
结语回顾40多年前的这场石油危机,表面上看是石油供应和价格的剧烈波动引发的,但究其根源,美元的不稳定、复杂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混乱的金融体系才是幕后推手。
与现在相比,当年的危机是由战争和美元贬值引发,如今则是环保理念的兴起和疫情的冲击,但本质都是能源供需关系出现了严重失衡。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次不一样”,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能源作为现代社会的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
普通老百姓或许不太懂什么是滞胀,但直观的感受就是油价上涨后,菜价、肉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工厂因为能源成本上升,工资的增长也变得困难重重。
读懂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挑战,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