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发了芽再吃,不但没毒,反而营养翻倍!别再扔掉了
吴阿姨今年刚过完五十七岁生日,厨房却悄悄发生了“小状况”。一天,她发现兜里的红薯和洋葱都冒出了嫩芽。按以往老规矩,她第一反应是“坏了、变质,赶紧丢!”
可她刚要动手,又想起最近在邻居微信群热议的一句话:“有些食物发芽,反而更有营养!”
这让她犯了难:发芽后还能吃吗?会不会吃坏身体?尤其是家里的孙子正闹着吃红薯泥,丢了可惜,吃了又担心……
你家是不是也经历过类似困扰:红薯、花生、蒜头这些发了芽,到底能不能吃?是不是有毒?
其实,发芽并不等于有毒!很多中老年人对这件“小事”长期存在误解。恰恰相反,有些食物发芽后,不但安全,营养价值甚至翻倍。到底哪些可以放心吃?
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尤其是第3种。你很可能一直都扔错了!——今天就带你一探究竟。
一提到“发芽”,多数人马上想到“土豆中毒”的吓人案例。实际上,只有极少数如土豆等含龙葵素的作物,发芽后才会产生明显毒素,需要坚决丢弃。
但在生活中,很多家庭常见的红薯、洋葱、花生、大蒜等食材,发芽后并不会积累有害物质。举个例子,红薯发芽部分不含有害成分,只要掰掉芽眼和表皮发软、腐烂的区域,剩下的部分依旧安全可食。
细看权威数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等权威资料)显示,发芽的红薯、花生等,蛋白酶和多酚等活性成分会有所提升。
尤其是绿豆、花生等原本就可以作为“芽菜”食用,发芽过程就是“天然酶解”与营养激发的过程。
分析发芽食物安全性的核心依据有:
毒素来源区别:
以龙葵素为例,仅聚集在土豆的芽眼、变绿部分,其他大部分食材不相关。
营养变化趋势:
豆类谷物发芽,会增加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提升生物利用度。
感官变化提示:
表皮发霉(如花生、谷物)要警惕黄曲霉素,单纯健康发芽无害。
发芽“逆袭”:三类食物不但无毒,营养竟飙升现代研究与临床经验表明,通常有三大类发芽后依旧“逆袭”的健康食材,尤其适合中老年家庭科学利用:
红薯:膳食纤维升级、安心食用
红薯发芽后,只需削去芽部和任何软烂、变黑斑点,其富含的膳食纤维、天然甜味和多酚抗氧化物未受影响。发芽过程并不生成新的毒素。不过,一旦发现红薯已经有明显异味或霉变,则需果断丢弃。
花生:天然抗氧化剂增多,变身“芽菜之王”
发芽花生,其白藜芦醇等抗氧化成分可上升约30%~40%,B族维生素含量也有明显提升。超市常见的花生芽,其实就是花生发芽后人工筛选培育的高营养菜品。
注意:如见花生发霉、变灰绿,则可能存在黄曲霉素,这种已明确定为一级致癌物,绝对不能再吃。
大蒜、洋葱:辛辣减弱、营养潜力激活
发芽的大蒜、不但没有毒,其大蒜素分解后能释放更多含硒、含硫成分,有利心血管健康。只需剔除发软、发霉部分,完全可以和正常蒜瓣一样食用。而洋葱发芽本质是其生命力旺盛,无需格外担心。
除了上述三类,像绿豆、黄豆芽、发芽糙米等,在家庭自制“活性芽菜”时也是值得推荐的健康食品。科学研究证实:豆类谷物发芽后,B族维生素含量平均提升20%~100%,其中维生素C几乎“翻倍”!
如何科学吃发芽食物?医生建议很关键要让厨房的“发芽菜”真正变成养生助力,除了“不乱扔”以外,还需把握以下三条科学建议:
辨别品种,避开高风险发芽“黑名单”
土豆、木薯、四季豆等茄科类食品,发芽一定要丢。土豆发芽、发绿,甚至削皮后毒素残留依然高达0.3mg/g以上,龙葵素摄入超标有急性中毒风险。
红薯、花生、大蒜、洋葱、绿豆、芝麻、糙米等,发芽后可适当食用,但需剔除霉变部分。
正确处理,吃得更安心
红薯切除芽眼、软烂部位,焯水后做粥、泥、蒸煮均可。
花生自行催芽时,建议放置阴凉通风处,漂洗干净,直接炒制或炝拌,当芽长到1~2厘米时营养最丰富。
发芽大蒜和洋葱无需恐惧,用作炒制、凉拌,风味独特。
巧用发芽营养,多样化食用方式
常见发芽食品,维生素C、E、活性酶和膳食纤维含量会显著提升,中老年人、儿童均可适量摄入。
避开“以芽论毒”的刻板印象,学会观察、甄别,避免资源浪费。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别急着扔!这些食物发芽后不但没“毒”,营养价值可能更高!》
《它发了芽再吃,不但没毒,反而营养翻倍?医生:别再扔掉了》
《有种食物发了芽,吃着没毒还改营养,真没必要扔掉吗?》
《某些食物发芽后食用无毒,且营养可能增加,别再随意丢弃》
《别扔!这4种食物发芽不仅没毒,还营养飙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