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8 01:06

这四种中成药,可缓解牙周炎症状,一文汇总


牙周炎
牙周炎作为口腔常见病,不少人都被其困扰——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口腔异味,严重时甚至出现牙齿松动。现代医学的治疗基础是牙周基础治疗(如洁牙、刮治),必要时辅以抗生素。而在传统中医药领域,通过辨证论治,选用合适的中成药作为辅助治疗,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汇总四种在临床上常用于辅助缓解牙周炎的中成药,帮助您了解其特点与适用情况。
一、牙周炎的“火”从何而来?中医怎么看?在中医理论中,牙周炎多归于“牙宣”、“牙痈”等范畴。其病机主要与三个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1. 胃火上攻:过食辛辣油腻,导致胃热炽盛,火热之邪循经上攻牙龈,引发红肿、疼痛、出血、溢脓。这类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臭、便秘等。
2. 肾阴亏虚: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若肾阴不足,则牙齿失于濡养,虚火上炎,导致牙龈萎缩、牙齿松动、隐隐作痛,可能伴有腰膝酸软、手足心热。
3. 气血不足:气血亏虚,牙龈失养,抵抗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袭,导致牙龈萎缩、颜色淡白、渗血,同时伴乏力、面色无华。
因此,选用中成药的核心在于“辨证”,即判断您属于哪一种证型。
二、四种常用中成药,您适合哪一种?以下药物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尤其需与牙周基础治疗相结合。
1. 黄连上清片(或胶囊)—— 清泻胃火的“先锋”

黄连上清片
· 主要成分:黄连、栀子、连翘、荆芥穗、白芷等。
· 核心作用:清热通便,散风止痛。它像一支“清剿部队”,直指胃腑实火。
· 适用证型:胃火上攻型牙周炎。
· 典型表现:牙龈红肿、疼痛剧烈,刷牙时出血明显,口气热臭,伴有口干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
· 使用提示:本品药性偏寒凉,善于攻下,对于实火证效果显著。但脾胃虚寒(容易腹泻、腹痛)者慎用,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2. 补肾固齿丸 —— 固本培元的“守护者”

补肾固齿丸
· 主要成分:熟地黄、生地黄、鸡血藤、紫河车、骨碎补、漏芦等。
· 核心作用:补肾固齿,活血解毒。它并非直接“灭火”,而是通过滋养肾阴来“潜降”虚火,同时强壮齿骨。
· 适用证型:肾阴亏虚,虚火上炎型牙周炎。
· 典型表现:牙齿酸软无力、咀嚼时感不适,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 使用提示:此药侧重于慢性期和恢复期的巩固治疗,起效相对缓慢,需要一定疗程。对于急性发作的红肿热痛,需配合其他药物。
3. 一清胶囊 —— 清热兼化瘀的“多面手”

一清软胶囊
· 主要成分:黄连、大黄、黄芩。
· 核心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它集清热、泻下、止血于一身,对于火毒血热兼有血瘀者尤为适宜。
· 适用证型:胃火炽盛,兼有血热瘀滞型牙周炎。
· 典型表现:除了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等胃火症状外,出血颜色可能较深,或有轻微刺痛感,大便干结尤为明显。
· 使用提示:同样适用于实证、热证。因其含有大黄,泻下作用较强,身体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4. 口腔溃疡散(可外用) —— 局部消肿的“急救兵”

口腔溃疡散
· 主要成分:青黛、白矾、冰片。
· 核心作用:消溃止痛,清热敛疮。虽然主要用于口腔溃疡,但其清热、消肿、止痛的功效,也适用于牙周炎急性发作形成的牙周脓肿(牙龈上鼓起脓包)或龈乳头红肿的局部外用。
· 适用证型:局部火热炽盛。
· 典型表现:牙龈局部有局限性红肿、溃烂或脓包,疼痛明显。
· 使用提示:此为外用药。使用时,用消毒棉签蘸取少量药粉,涂于患处。切勿内服。它主要解决局部症状,对于全身性的证候需配合内服药。
三、使用中成药,务必牢记这几点

中成药
1. 辨证是关键:上文反复强调,用错证型可能适得其反。例如,肾虚牙痛误用黄连上清片,会加重肾气损伤。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
2. 基础治疗是根本:中成药是辅助治疗手段,绝不能替代牙周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根面平整)。只有清除了牙菌斑和牙石这些物理刺激物,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 联合用药需谨慎:不要自行同时服用多种功效相似的中成药,以免药性叠加,损伤脾胃或导致不良反应。
4. 关注禁忌与疗程: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禁忌症。清热药不宜长期服用,固齿药则需要一定疗程。
5. 生活方式配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腻、过甜的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和口腔卫生,才能事半功倍。
结语中成药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辅助途径。无论是清泻实火的“先锋”,还是补肾固本的“守护者”,其精髓都在于“对证下药”。希望本文的汇总能帮助您初步了解这些药物的特点,但最终的选择和使用,请务必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口腔科医生,制定出最适合您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让您的牙齿重获健康,笑容更加自信。
(注意:本文内容为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用药请遵医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四种中成药,可缓解牙周炎症状,一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