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8 20:46

砂锅白菜豆腐煲:咕嘟10分钟鲜到舔勺,老豆腐炖透吸满肉香


昨天加班到八点,出地铁时冷风往领口里灌,缩着脖子往家走,刚到楼道口就闻见一股熟悉的香 —— 是邻居阿姨在炖菜,混着白菜的清甜和豆腐的豆香,瞬间想起小时候的冬天。
那时候家里还生着煤炉,妈妈总在炉上坐个粗陶砂锅,天擦黑就开始忙活。我蹲在旁边看,她先把一小块五花肉切成薄片,在锅里煸出油花,再把白菜帮子切宽条扔进去,“刺啦” 一声,香味立马飘满屋子。等白菜炒软了,就把老豆腐块倒进去,加半碗热水,盖上盖子,砂锅边开始冒小泡,咕嘟咕嘟的声音特别治愈。
那时候总急着吃,隔两分钟就掀一次盖子,妈妈总拍我的手:“别掀!热气跑了,汤就不浓了。” 等终于能开盖,她会先给我盛一碗,豆腐吸满了汤汁,咬一口软乎乎的,白菜也炖得烂乎,连汤带菜喝下去,从喉咙暖到肚子里。现在自己住,也常做这道煲,简单的食材,炖出的却是最让人安心的味道。
做白菜豆腐煲,食材不用复杂,但得选对,都是我跟菜市场 “打交道” 摸出的门道。
首先是豆腐,必须选老豆腐,就是菜市场最里面张阿姨家的。她做豆腐快 30 年了,用卤水点的,压得特别瓷实,切的时候不会碎,炖多久都能保持形状,咬开里面还能吸满汤汁。每次去买,张阿姨都会多给我切一小块:“丫头,回去先焯水,去豆腥味,炖着更鲜。”
然后是白菜,得挑青帮白菜,叶子嫩、帮子脆。我小时候总爱趁妈妈不注意,揪一片最嫩的叶子生吃,甜丝丝的,一点都不涩。择菜的时候,我习惯把叶子和帮子分开切,帮子切宽条,叶子撕成块,这样炒的时候能错开火候,不会有的熟有的生。
五花肉不用多,一小块就够,大概一两重。我一般选带点肥的,煸出来的油能把白菜炒得特别香,要是选全瘦的,反而少了点油脂的润感。最后是调料,就用家里常备的生抽、蚝油,再抓一把妈妈去年晒的虾皮 —— 这是提鲜的关键,比放味精还自然,鲜得不齁。

6 步炖出浓香型白菜豆腐煲这道菜看着简单,但每一步都有小细节,跟着做,保证豆腐不碎、汤汁浓郁。
1.豆腐焯水去腥味:老豆腐切成 3 厘米见方的块,冷水下锅,加一勺盐,开火煮 1 分钟。煮好后捞出来沥干,这一步能让豆腐更紧实,后续炖的时候不会碎,还能去掉豆腥味。
2.五花肉煸出油脂:热锅不用放油,直接把五花肉薄片放进去,开小火慢慢煸。等肉片煸到微黄,油脂都出来了,把油渣捞出来(喜欢吃的可以留着),油留在锅里,等下炒白菜特别香。
3.白菜分炒更入味:先把白菜帮子放进油锅里,开大火炒 1 分钟,炒到帮子变软,再把白菜叶子放进去,继续炒 30 秒,直到叶子塌下来,出汁。这样分着炒,帮子不会夹生,叶子也不会炒烂。
4.调料翻炒提香:加 1 勺生抽、半勺蚝油,快速翻炒均匀,让每片白菜都裹上酱汁。这时候再把虾皮放进去,用铲子轻轻翻两下,虾皮的鲜味儿很快就散出来了。
5.加汤慢炖锁鲜:把焯好的豆腐放进锅里,用铲子背轻轻推匀,别用劲戳,免得豆腐碎。然后加适量热水,没过食材一半就行,太多汤会淡,太少会糊。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盖子炖 8 分钟。

6.收汁出锅:开盖后先尝一下咸淡,不够就加一点点盐(虾皮和生抽有咸味,别加多),然后开大火收 1 分钟汁,让豆腐再吸点汤汁。最后撒一把葱花,直接端锅上桌,砂锅还咕嘟着,热气腾腾的才好吃。
很多人做这道菜会遇到小问题,其实背后都是小原理,我也是踩过几次坑才明白。
疑问 1:为什么豆腐炖着炖着就碎了?之前我也总把豆腐炖碎,后来张阿姨告诉我,关键在焯水 —— 冷水下锅加盐煮,能让豆腐的蛋白质凝固,变得更紧实。另外,炖的时候要小火,别用铲子使劲搅,轻轻推就行,这样豆腐就不会散。
疑问 2:白菜炖出来总发水,汤很淡怎么办?其实是没炒透!白菜里水分多,得先开大火把水分炒出来,炒到叶子塌软、出汁,再加调料和水炖。这样炖出来的汤,是白菜的鲜和调料的香混在一起,不会淡乎乎的。
疑问 3:没有五花肉,能用别的代替吗?我试过用培根或者腊肠,也好吃!培根煸出来的油带点烟熏味,腊肠则有点咸香,不过用量要少,不然会盖过白菜和豆腐的原味。要是吃素,就用一点点香油炒白菜,再加点香菇提鲜,也很美味。
我上周做的时候,试着加了一把粉丝,泡软了铺在锅底,最后吸满了汤汁,一口下去超满足!你们做这道菜的时候,会加什么特别的食材?是香菇、木耳,还是像我一样加粉丝?

关注食味流年,带你了解更多和美食有关的故事、知识和技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砂锅白菜豆腐煲:咕嘟10分钟鲜到舔勺,老豆腐炖透吸满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