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8 23:20

取经贵州,问道酱香


一次关于品质、文化与长期主义的深度叩问与吉酒发展的时代思考
此次赴贵州酱酒产区的深度考察,在吉林省食品工业协会张迎新秘书长的精心组织下,贵州省食品协会尚杰秘书长的悉心安排与全程陪同下,我们一行穿越酒香弥漫的山谷,深入中国酱香型白酒的核心腹地,进行了一场关于传统、创新与长期主义的灵魂对话。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与味蕾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与战略的深度洗礼。

一、 视野的开拓:置身宏大叙事,感受产业脉搏
此行考察范围横跨酱酒产业的巅峰矩阵—从雄踞行业之巅的茅台,到声名远扬的郎酒、习酒,再到强势崛起的国台与珍酒,几乎囊括了中国酱酒的第一梯队。我们不仅目睹了国企的磅礴气象,也领略了民企的创新活力。尤为触动的是,在中国唯一药香型、拥有国家保密配方的董酒,我们感受到了对独特工艺近乎偏执的坚守;在茅台的前身“王茅”寻根,则完成了一次对酱酒文化源流的深刻回溯。这些企业规模体量虽有差异,但共同构建了中国白酒产业的巍峨殿堂,其展现出的产业格局、历史纵深与战略雄心,令人震撼。

二、 内核的洞察:探寻卓越基因,领悟成功法则
在尚杰秘书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得以超越表面的参观,深入探究各领军企业的核心运营逻辑与管理哲学,归结起来,主要有三重深刻启示:
1. 品质为基的永恒坚守: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营销手段如何翻新,所有顶尖酒企都将“品质”视为不可动摇的生命线。从一粒粮到一滴酒,对原料、水源、酿造环境、工艺流程的极致苛求,是它们共同的信仰。这背后,是对传统酿造工艺的虔诚传承,是一代代工匠心手相传的技艺结晶。

右二为本文作者
2. 文化与品牌的持续锻造: 这些企业无一不是讲故事的高手,但它们的“故事”建立在真实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之上。它们善于将地域风土、酿酒历史、工艺特色、品牌传奇进行系统性地挖掘、提炼与升华,赋予产品以深厚的文化灵魂和独特的情感价值,从而超越物理属性,构建起强大的品牌护城河。
3. 传统与数智的创新融合: 国台酒业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绝佳范本。他们将传承数百年的酿酒工艺,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深度结合,实现了“酿酒智能化、酒库立体化、包装自动化”的产业革命。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国台历经十余年、迭代至第七代的自主研发之路,从一次次失败中坚韧前行,最终领跑行业,这生动诠释了“长期主义”与“创新勇气”的巨大能量。

三、 启示与行动:立足吉林实际,谋划特色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贵州之行,归根结底是为了照亮我们吉林酒业的前行之路。面对差距与启示,我们应有以下清醒的认知与坚定的行动:
1. 战略上,要“深耕本土,特色制胜”。 吉林酒业不应盲目追求全国化扩张或简单模仿酱酒路径,而应回归本源,因地制宜。充分挖掘长白山生态产区、东北特色粮食资源、本地饮酒文化习俗等独特禀赋,打造具有鲜明“吉林印记”和“家乡属性”的产品。扬长避短,深耕区域市场,讲好属于我们自己的“家乡故事”,做吉林人喜爱与自豪的“家乡酒”,率先成为区域市场的强者。
2. 路径上,要“精准发力,持续改进”。 学习大厂的系统化管理与前瞻性发展理念,但绝非照搬其模式。我们应结合自身规模与资源,选择从一个核心优势点进行突破—或是一款代表性产品,或是一个核心渠道,或是一种独特的品牌体验。不贪大求全,集中资源,单点发力,通过小步快跑、持续迭代优化,实现稳健而扎实的成长。
3. 信念上,要“坚定信心,长期主义”。 国台酒业的智能化历程深刻启示我们,任何伟大的成就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与坚守。吉林酒业的振兴非一日之功,我们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树立“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与战略定力。无论是品质的提升、品牌的塑造还是技术的革新,都需要持续投入、久久为功。要坚信,在消费升级与品质回归的时代浪潮下,扎根本土、品质过硬、文化独特的吉林美酒,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此次贵州之行,是一次对标先进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的启航之旅。我们带回来的,不仅是浓郁的酒香,更是对产业规律的敬畏、对创新转型的渴望和对未来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吉林酒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可期。
本文作者:川酒集团(吉林省)黄金玉米酒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季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取经贵州,问道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