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大名菜,道道都是下饭神器!
山西人把醋当命,却把肉当魂。一桌菜端上来,外地人先找米饭,山西人先找醋壶。
没醋,筷子悬在半空;没肉,心里空落。
过油肉就是魂里第一块肉。
明代太原府衙的厨子,把里脊切得比纸薄,六成热油炸到变色就捞。
出锅前淋一勺老陈醋,酸味顺着油缝钻进肉纹,筷子一夹,肉汁混着醋香直往喉咙里跳。
大烩菜是山西人过年过节的保险单。
炸豆腐、粉条、土豆、白菜,有啥放啥,一锅炖出全家人的笑脸。
晋中婚宴上,新娘子还没敬酒,这盆菜先被扫光。
吃干净了,盘子亮得能照见人影,主家才觉得脸上有光。
糖醋鲤鱼是黄河给的礼物。
鲤鱼得现杀,糖醋汁三份酸一份甜,多一分糖就腻,少一分醋就寡。
清末晋商请客,一条鱼上桌,鱼嘴还在动,客人就知道东家不差钱。
香酥鸡学的是鲁菜路子,先蒸后炸。
蒸的时候用花椒盐水泡透,炸之前刷蜂蜜水,鸡皮炸出玻璃壳,一敲就碎。
筷子戳进去,肉嫩得冒热气,蘸椒盐能吃三碗饭。
扣肉条分南北两派。
晋北人爱用梅干菜吸油,晋南人把肉条塞进馍里,一口下去酱汁顺着指缝流。
大同的扒肉条最早是军粮,肥肉切条捆紧,行军三天不馊。
糖醋丸子讲究肥瘦三七开。
炸一遍定型,再炸一遍出脆壳,丸子在锅里咕噜冒泡。
晋南人标配馍片,掰开泡进汤汁,脆壳软心,一口一个。
虾酱豆腐是太原清徐的绝活。
河虾捣成酱,晒足三十天,豆腐先煎后烧,虾鲜味钻进豆腐孔。
上桌前撒一把葱花,白绿相间,筷子停不下来。
醋浇羊肉是右玉人的过冬铠甲。
羊肉切薄片,滚水里一烫就熟,浇上花椒辣椒醋汁,膻味被醋压住,只剩鲜嫩。
一碗下肚,寒气从脚底往外冒汗。
葱烧台蘑得用五台山雨季的鲜蘑。
猪油烧热,葱段爆香,蘑菇下锅翻两下,菌香混着葱香直冲脑门。
台蘑只长一个月,错过就得等明年。
什锦铜火锅是元代的遗物。
炭火围着铜锅转,羊骨黄芪熬汤底,丸子豆腐白菜一层层码成小山。
浑源人过年才端出来,吃完火锅还要往汤里下面,一滴都不浪费。
山西菜看着粗犷,其实藏着精打细算。
边角料能烩一锅,一块肉能变三样,连醋壶都要分年份。
吃到最后,盘子比脸还干净,这是山西人骨子里的体面。
再不去山西吃一趟,你的胃就白长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