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4种看似干净却细菌超标的食物
生活中有些食物看似洁净,实则暗藏卫生隐患。以下4种食物须特别注意:未冷藏的剩饭
常温下保存的熟米饭容易滋生蜡样芽孢杆菌,其产生的毒素会导致食物中毒,使人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耐热性强,耐受126℃高温的时间可达90分钟。一旦食物因蜡样芽孢杆菌产生毒素,即便彻底加热也无法去除其中的毒素。
日常尽量不剩饭,如果实在吃不完,剩饭应趁热放入冰箱。此外,将熟食的温度保持在60℃以上,也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
常温存放的蚝油、生抽
并非所有调料都可常温储存,蚝油、生抽开封后通常需要冷藏保存。如果常温储存,蚝油、生抽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比如沙门菌等,可引起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
实验发现,在24℃和30℃的环境中储存的蚝油,在开封第6周开始检出细菌,在第8周细菌总数超过国家标准。在4℃的条件下,虽然开封的蚝油也有细菌被检出,但细菌总数一直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
不同包装的蚝油,被检测出的细菌总数也不相同。总的来说,在同一温度下,用玻璃瓶包装的蚝油产生的细菌总数大于用“挤挤袋”包装的蚝油,而用“挤挤瓶”包装的蚝油细菌总数最少。建议优先挑选用“挤挤瓶”包装的蚝油。
制作过程不卫生的冰块
饮用冰饮后身体不适,可能并非饮品温度过低,而是冰块细菌超标造成的。调查显示,部分饮品店的冰块指示菌含量偏高,制冰或冰块取用环节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
如果想喝冷饮,建议直接购买食用冰。家庭自制冰块时,须保证水源与制作过程清洁,并将冰块与生肉、海鲜等冻品分开存放。
来源不明或储存不当的鲜切水果
部分鲜切水果可能是用坏果制作的,即便切除变质部位,剩余部分仍可能被肉眼不可见的细菌污染。
若想安全地食用鲜切水果,建议通过大平台或商超购买,避开街边小摊,也可自行购买水果制作。
(来源:河南科技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