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3 10:48

强势崛起!金堂这里未来可期!



秋日的晨光穿透龙泉山间的薄雾,唤醒了沱江之畔的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成阿工业园区)。在这片土地上,塔吊挥动长臂,桩机声沉稳有力,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共同勾勒出“立园满园”的生动图景。





金堂,正坚定锚定“成都绿色制造高地”发展导向,全面实施“立园满园”行动。在这片热土上,一批以创新为魂、绿色为底的新材料企业,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为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注入全新动能。

双轨并行:项目落地与创新突破共谱新篇

如同沱江滋养两岸,项目建设与科技研发在此并流奔涌,共同汇聚成驱动产业集群发展的磅礴动能。



在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世鑫新材”)碳陶复合材料西南基地新建项目(一期)现场,近40台机械协同作战,40万立方米土方作业告捷,为总建筑面积超7.7万平方米的园区打下根基。项目采取“分类推进、重点先行”策略,优先建设2号、3号厂房,全力保障大型设备安装。当前桩基工程已近尾声,预计11月将启动钢结构施工,确保9个月内实现从蓝图到实景的跨越。

与时间赛跑的,不止世鑫新材一家。四川纳拓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纳拓新材”)自2023年6月落户以来,仅用半年便完成建厂投产,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达效”。如今,纳拓新材再投2.5亿元,新增18条产线,明年形成36条。年产值有望突破20亿。



建设“加速度”的背后,是技术突破提供的核心驱动力。世鑫新材研发的碳陶复合材料,巧妙融合了碳材料的高韧性与陶瓷的耐高温特性,成功突破光伏热场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实现了高性能碳陶材料的国产化替代。金堂基地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5000吨碳陶复合材料的产能规模。

纳拓新材的成长之路,同样根植于其深厚的技术底蕴。依托集团190余项核心专利,其自主研发的涂碳铝箔薄至12—13微米(约为发丝直径的1/8),将显著提升新能源电池性能一致性。“我们的每一条新产线,都承载着最新的工艺优化成果,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纳拓新材副总经理易巍表示,二期项目在延续导电涂层产品体系的同时,更致力于生产效率和品质控制的全面跃升。成都生产基地已成功申报6项专利,通过设备智能化改造和工艺创新,进一步巩固了在锂电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



企业创新的活力,离不开区域沃土的滋养。数据显示,该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年均增速达20.9%。三年来,集群已攻克关键共性技术12项,建成省级以上孵化载体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8个,形成“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配套企业”的协同创新格局。

生态聚势:服务赋能产业成长

优质的营商环境正成为金堂吸引要素资源的“引力场”。“落户金堂,仅水、电、气成本,我们每年预计能节约超1亿元。”世鑫新材副总经理黄文算了一笔“实惠账”。然而,比成本优势更具吸引力的,是“金堂服务”蕴含的情感温度。从签约到开工,全流程专人对接、难题高效协调,园区的“四单”服务机制让企业感受到了精准服务的价值。

服务的精髓,更在于从“省钱”到“省心”的跨越。“投产在即,园区快速投建电力专线、蒸汽专线,为我们节约了近三分之一的能源成本。”纳拓新材副总经理易巍对此感触颇深。这种“企需我应”的服务理念,已成为项目快速推进的重要保障。



人才活水,为产业注入不竭动力。随着淮口南站通车,金堂融入成都市域“半小时交通圈”,极大增强了企业引才的号召力。政府积极推动企业与本地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为项目投产构建了人力资源“蓄水池”。

“成本洼地、服务高地、人才福地”的多重优势,共同铸就经开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通过“链长制”和专班化招商,经开区围绕通威太阳能、巴莫科技等龙头企业,已聚集环能德美、美富特膜、长虹格润等细分领域规上企业168家。集群生态让新生企业能够快速融入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

如今,从规划蓝图到项目落地,从企业单点突破到产业集群发展,金堂绿色新材料产业正以创新为核、绿色为脉,书写“立园满园”的生动实践。当这些新生力量在这片产业沃土上深深扎根、连绵成林,一座引领西部的绿色制造高地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正以其昂扬之姿,在成渝腹地强势崛起。



当前,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成阿工业园区)正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全力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服务品牌,以“招建管服”全生命周期服务“一对一”亲企助企,真诚欢迎天下企业、有志之士到园区投资兴业、开花结果。


记者/ 程洁 裴媛媛(实习)
来源:金堂发布微信公众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强势崛起!金堂这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