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6 13:04

牙科诊所曾是赚快钱的热门行业,如今深陷倒闭潮,为何风光不再

前言几年前,开牙科诊所还是“一年回本,三年暴富”的印钞机。
如今,这个曾经的暴利行业却深陷跑路潮和倒闭潮,连知名连锁品牌都未能幸免。
为何短短几年间,天堂与地狱的角色就发生了对调?当暴利泡沫破裂,谁在为这场狂欢买单?

编辑:倏禹
暴利神话为何一夜崩塌?2024年,成了不少口腔机构的“生存考验年”。全国口腔门店的关停达到了恐怖的30%。相当于每三家口腔机构,就有一家关闭。重拳出击,这个暴利的行业,苦日子真的来了!
曾经,它被称为“万亿黄金赛道”。毕竟,超过90%的中国人都有口腔问题。这就意味着,每10个人有9个人在被蛀牙、牙髓炎、智齿等问题困扰。

2019年全国有76300家,到了2022年飙升到了122248家。4年时间增长超60%。那时候,“5步一诊所、10步一机构”用来形容口腔门店毫不夸张。
行业规模一度达到2052亿,真的是谁看了都会眼馋这块“大蛋糕”。其中,种植和正畸,成为行业里利润最丰厚两大业务。

根据种植牙齿材料的不同,价格范围在3000元-25000元/颗。国产的相对便宜些,但如果选择国外的知名品牌,通常在12000元到20000元以上了。
按照普通人平均月薪5000来算的话,一旦需要种植牙,最起码花掉1-2个月的工资。北京日报就曾报道过,一家民营口腔机构,惊现天价种植牙的事情。

一位大爷想种植全口牙,机构开价高达30万以上。网友开玩笑:“以后找对象一定要找牙科医生,能省不少钱”。越来越在意门面的年轻人,正畸成了他们的选择。就连妇幼机构、整形医院都推出了这个项目。
2023年,中国隐形正畸案例数超过50万例,增速接近15%。市场逐年增长,预计到了2030年市场规模会达到706亿元人民币。高峰时期,光这一个项目为整个行业贡献了近30%的利润。

也就开始流传一句话:开口腔诊所,一年回本,两年小康,三年暴富。利润多了,资本都闻着味进场了。2014年,联想控股豪掷10亿元投资拜博口腔。到了2021年行业融资总额突破100亿元。
连锁口腔变得普及起来,7年时间连锁率从不足5%提升到18%。口腔行业也就迎来了“野蛮生长”阶段。不仅鱼龙混杂,更是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2024年新增机构中,小城市占比超70%,但紧接着面临消费能力不足,单店营收下降18%。为了抢客源,机构又纷纷推出了各自低价项目,“99元洗牙”“1999元种牙”等广告充斥市场。
利润近一步压缩,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结果,让资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市场。2024年口腔行业投融资总额仅35亿元,同比减少18%。武汉、天津等地连锁品牌扛不住债务压力集中爆雷。其中福斯曼隐形正畸关闭所有门店。

2023年7月,武汉江汉区的九州牙管家口腔医院突然停业,导致近500名患者损失近千万。其中一位患者花费了11万元仍未完成治疗。2023年8月,上海鼎植口腔毫无征兆地集体闭店,不仅患者需要维权,员工也遇到了欠薪问题。
2024年,优贝口腔在国内多地出现了关门跑路的情况。有患者交了两万多给孩子做牙齿矫正,刚戴上牙箍没多久,医院就闭店了。种种类似故事,在小红书等各大平台大量曝光。

曾经看似“钱景无限”的蓝海市场,现在看来充斥着乱象和困局。“做种植牙,交了全款只做了一期,口腔医院却关门了。”“牙套戴了一年多,店倒闭了,微信联系了也不回复。”
这几年,口腔医院关门跑路的消息屡见不鲜。其中很多都是知名连锁品牌、地方大型口腔机构。网上甚至出现了怎么识别口腔医院卷钱跑路的攻略,真是莫名的心酸。

谁导演了这场行业大戏?口腔行业表面上看是因为门店太多导致市场被瓜分。但更主要的是这几年市场遭受的两记重拳。众所周知,这个行业的高价让普通人苦不堪言。其实国家队早就发现。
2023年,国家正式对口腔行业出击,由医保局统一出手,通过集采的方式限制价格。有患者称,过去8000元起的种植牙,如今只要4000元左右就能搞定。平均价格降幅高达55%。

这样的情况,有人欢喜,有人忧。种植牙的整体利润直接锐减60%。核心赚钱项目的盈利大跌,直接冲击到民间口腔医院。加上进口设备、外聘的高薪医生、房租等支出,很难撑起整个体系运转。
而另一个重拳,却是行业自找的。盲目扩张的后果就是出现了很多行业乱象。北京的刘老先生掉落几颗牙齿,一家医院给出的方案居然是直接把所有牙都拔掉,然后再种植。

这样的治疗方案,很难不怀疑医院是否受到利益驱动。2023年,太原鼎植口腔也出了隐形消费事件。报价8500元的项目,患者治疗完成后被告知最终费用是2万元。
2024年,记者陪同王女士去看牙,去了七八家不同的诊所,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报价从300到5000的治疗方案,这真的是把患者当韭菜割了。

这一系列的乱象,直接导致患者对民营医疗机构缺乏信任。另外,不少口腔医院开始在业绩的压力下大搞营销。在点评网站和社交媒体上疯狂投流,获客成本直线上升。
对行业来说:这样内卷的结果就是,各大口腔机构的利润卷没了,但是治疗水平却没有增长。而对消费者来说现在的局面也很尴尬。大医院排队时间长,小诊所不敢看。现在,整个行业已经从蓝海变为红海。

想要存活下来就需明白:透明、实惠的牙科才是普通人的刚需,也应该融入他们的经营模式。从过去的“暴利梦境”中醒来,改革模式,才能发展壮大起来。
这让我想起了行业周期分析框架,一个典型的从萌芽期→暴利期→扩张期→危机期→转型期→新常态期的完整循环。我们正在目睹的,正是危机期到转型期的关键节点。

运用四层递进分析法来看,现象是关门潮,原因是利润下滑,规律是暴利不可持续,本质是商业与医疗属性的冲突。当手术刀变成了收割机,医疗的初心早已被抛在脑后。连央媒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报道这些乱象。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演变逻辑链:资本逐利→野蛮扩张→恶性竞争→乱象频出→监管介入→泡沫破裂→价值回归。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更讽刺的是,跑路竟然成了一种盈利模式。

一些机构让患者签下分期贷款,贷款全额到账后直接跑路。与其亏本经营,不如卷款走人。这种主动恶意的跑路,比经营不善导致的倒闭,更让人心寒。
一个行业的挤泡沫行动但这不是结束,恰恰是开始。当“5步一诊所”的盛景褪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行业正在经历痛苦的自我净化。国家集采政策,就像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

它切除的是“价格虚高”的肿瘤,保护的是“医疗服务”的健康肌体。医疗服务费也被统一限价,比如单颗种植牙的手术服务费不得超过4500元。这一下,把诊所的利润空间砍掉一大半。
过去卖一颗牙能赚七八千甚至上万,现在可能只有几千元,还得包含人工、房租、耗材等成本。对于租金高、人力贵的城市门诊来说,这几乎等于被迫进入微利时代。

与此同时,价格的透明化让信息差不复存在。患者可以很容易在网上查到不同品牌、不同医院的收费标准。再也不是过去那种只能听诊所报价的“闭眼掏钱”。
虽然短期内关店潮汹涌,但牙科市场本身并没有萎缩的迹象。数据显示,十年前国内口腔市场规模只有500亿元,到去年已突破2000亿元。预计未来会超过4000亿元。

国人对牙齿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升。从过去的中老年为主,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问题是,想要活下去,已经不能靠过去那套高价和信息差的老路。集采之后,价格战走不通。
谁能在服务体验、诊疗水平、口碑建设上做出差异化,谁才有机会留在牌桌上。比如,有的诊所开始走社区化路线,做长期会员制,帮患者建立全家口腔档案。

有的机构转向儿童口腔、美学牙科等细分领域,避开种植牙的价格红海。还有的直接在透明化收费上做文章,用清晰的项目清单和可视化治疗过程,赢得消费者信任。劣币出清,良币登场。
这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虽然痛苦,但很有必要。2030年隐形正畸市场规模预计达706亿元的前沿动态,也显示了细分赛道的巨大潜力。数字化口腔、AI诊断等新技术,正在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联想控股曾豪掷10亿投资拜博口腔,但如今的资本更趋理性。35亿的投融资总额虽然同比减少,但每一分钱都投向了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认知重评机制告诉我们,需要将这场行业危机重新定义为一次进步。这不是衰退,而是进化。这不是毁灭,而是重生。
pic/ffnpm14gowq.jpg
当牙科回归看病的本质泡沫碎了,但根基却更牢固了。这是一个行业的痛苦,却是一个时代的进步。牙科行业的关店潮,是一次“去泡沫”的必然过程。
过去几年,那些依赖暴利和资本催生的门店,靠价格虚高、信息不对称赚快钱,如今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下,自然最先被淘汰。
pic/acfw1aywoso.jpg
留下来的,要么有真正的技术壁垒,要么能在价格透明的环境中,用更好的服务和体验留住患者。医疗的本质是治病救人,而不是套取利润。
当行业从暴利回归合理利润,那些真正愿意把患者当长期朋友而非一次性收割对象的机构,反而更有机会走得远。
pic/usy1qggfdlu.jpg
暴利时代的牙科也许结束了,但一个更透明、更规范、更注重医德和口碑的口腔行业,才刚刚开始。从“暴利梦境”中醒来,才能看清脚下的路。这条路的路标,只有三个词:透明、实惠、专业。
透明,意味着价格公开、流程透明、治疗方案清晰可辨。实惠,意味着价格回归理性,让普通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专业,意味着以医疗质量为核心,而不是以销售业绩为导向。
pic/ljph3rdhgki.jpg
当看病不再像“买房”,当医患关系重拾信任,我们离一个更健康的社会,也就更近了一步。这不仅是一个行业的转型,更是一种价值观的重塑。从“钱牙两空”的悲剧,到“笑口常开”的希望。
这中间,隔着的是一场深刻的行业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是让医疗回归医疗,让商业归于理性。诚信、责任、仁心,这些曾经被遗忘的词汇,正在重新成为行业的主旋律。
pic/zawyqbkvnul.jpg
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识别那些真正的“良医”。从业者需要回归初心,重拾“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监管者需要持续发力,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是一个三方合力,共同推动的过程。虽然阵痛难免,但未来可期。
pic/fruj4polghz.jpg
结语牙科的“苦日子”,恰是价值回归的开始。挤掉的是泡沫,留下的是真金。
未来,透明实惠的口腔服务将成为主流。这是行业的进化,更是民生的福音。
当看病不再像“买房”,我们离健康中国还有多远?这值得每个人深思。
pic/kwsnhp2i3kd.jpg

pic/czbxleijvri.jpg

pic/jjvkwynivft.jpg

pic/yd3y45xdokf.jpg

pic/jnjwftddqgv.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牙科诊所曾是赚快钱的热门行业,如今深陷倒闭潮,为何风光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