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6 20:47

暴增69%利润藏玄机!固态电池三巨头财报真相曝光

2025 年 10 月下旬,被市场称作 “固态电池三巨头” 的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接连披露三季度成绩单。表面看三家都在强调技术突破与产能推进,但细究财务细节与战略路径,差异实则显著 —— 宁德时代每百元营收能赚近 18.5 元,国轩高科净利润激增近七成却依赖非经常性收益,亿纬锂能营收下滑下扣非净利润反倒逆势增长 16%。这场固态电池赛道的比拼,“含金量” 显然不能只看表面标题。

宁德时代的表现透着稳扎稳打的底气。其三季度营收达 2590.45 亿元,归母净利润 360.01 亿元,同比增长 15.59%,18.47% 的净利率在三家中遥遥领先。技术端,其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已扩充至 1200 人,20Ah 样品能量密度突破 450Wh/kg,即便在 - 30℃低温环境下放电效率仍能保持 85%;产能上,合肥中试线今年 5 月已正式投产,计划 2027 年实现小批量量产。

财务健康度同样突出,15.6% 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仅 2.3 倍的权益乘数,意味着它在低负债水平下仍能保持高效盈利。熟悉动力电池供应链的人士透露,宁德时代对固态电池的投入逻辑是 “不求快但求稳”,优先保障车规级安全与性能一致性,这种看似不 “性感” 的打法,实则在构建难以复制的长期壁垒。

与宁德时代的稳健不同,国轩高科的三季报带着明显的 “激进色彩”。其净利润同比大增 69.82% 的亮眼数据背后,核心驱动力是奇瑞上市带来的投资收益,剔除这部分非经常性收益后,主业仍处于承压状态。但在固态电池推进节奏上,它确实走在前列:金石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0.2GWh 中试线良品率达 90%,2GWh 量产线设计正加速推进,目标年底前完成定型;30Ah 电芯能量密度达 350Wh/kg,目前已启动装车路测。

高进度的背后是高杠杆支撑,3.54 倍的权益乘数与偏高的资产负债率,叠加紧张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让国轩高科的策略更像 “用财务杠杆换时间窗口”—— 赌的是 2026 年固态电池能顺利上车。可一旦车企验证周期拉长,现金流压力很可能反过来拖累技术推进节奏,这步棋快则快矣,风险亦随之而来。

亿纬锂能则走出了一条差异化路线。其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 4.16%,归母净利润也下滑 6.88%,但 25 亿元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16%,清晰展现出主业韧性。它没有选择与巨头在车用大电池领域硬拼,而是将目光锁定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小型高端场景。

今年 9 月下线的 “龙泉二号” 10Ah 全固态电池,虽 300Wh/kg 的能量密度不及前两者,但已能满足这类新兴市场对性能的需求;成都固态电池研究院量产基地近期已揭牌,四季度将推出下一代产品。0.41 次的总资产周转率为三家中最高,说明其资产利用效率更优 —— 在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爆发前夜,这种避开红海、提前卡位细分赛道的策略,反而可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三家企业的路径差异,本质是对固态电池商业化阶段的不同判断。从技术指标看,宁德时代 450Wh/kg、国轩高科 350Wh/kg、亿纬锂能 300Wh/kg,能量密度梯度明显;从财务健康度看,宁德时代 15.6% 的 ROE 远超国轩高科的 8.9% 与亿纬锂能的 7.06%。

从战略逻辑看,宁德时代靠盈利质量与全球化护城河稳扎稳打,国轩高科押注量产速度却面临财务压力,亿纬锂能用差异化避开竞争。事实上,固态电池离大规模商业化仍有距离,中试线良率、低温性能、应用场景适配度已成为下一阶段的竞争关键,就像三家车企分别聚焦高端轿车、网约车市场与快递三轮,赛道不同,评判 “含金量” 的标准自然不能一刀切。

说到底,固态电池赛道的赢家不是谁先喊出 “量产” 口号,而是谁能在安全、成本、性能与现金流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宁德时代手握现金与全球客户资源可从容打磨产品,国轩高科背水一战需抢时间窗口,亿纬锂能则在细分领域悄悄布子。那么,你更看好谁的路线?是宁德时代的长期主义,国轩高科的激进量产,还是亿纬锂能的细分突围?评论区说出你的押注,我来拆解背后的逻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暴增69%利润藏玄机!固态电池三巨头财报真相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