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06:29

“4个月赔了60多万”!没撑过两年,砂锅菜开始降温……





文 | 职业餐饮网 三水
没撑过两年,砂锅菜就“变冷”了。
前年年底,靠着“万物皆可砂锅”的包容性与“人均三四十”的极致性价比,砂锅菜店在餐饮市场异军突起,成为一个现象级品类。巅峰时期,不仅街头巷尾“砂锅”的招牌随处可见,一些快餐和火锅界的头部品牌也在跟进,而像罗妈砂锅等品牌更是增速迅猛,一年开出500多家门店。
然而热度仅持续一年多时间,这个曾被疯狂追逐的赛道就进入明显的降温期。
重庆一家网红砂锅店开业不足一年便悄然闭店,头部品牌开店的速度也已放缓;社交平台上,“砂锅店转让”“全套设备急售” 的帖子日渐密集,与此前的开店热潮形成鲜明对比。
昔日客流爆满的砂锅店,如今正如砂锅内的汤汁,一点点被“熬干”。
曾红极一时的砂锅菜到底经历了什么?

“锅气”仍在,砂锅菜开始降温……
“锅气”,可谓是近几年的流量密码。
放眼餐饮圈,湘菜、江西小炒等品类因猛火爆炒在全国大规模扩张,南城香、乡村基、太二酸菜鱼等餐饮品牌主动向“现炒”靠拢,连面类也刮起了“现炒浇头面”的风潮……
砂锅菜,无疑是这一趋势下的“天选圣体”,从现点现煲的经营模式,到端上桌后咕噜冒泡的视觉冲击带来的极致“饭张力”,都让它成为不少食客追捧的对象。
抖音平台上,砂锅菜的话题讨论度超100亿;线下,罗妈砂锅、陶德砂锅因极致性价比、明厨烟火气大排长龙,与“砂锅”相关企业的注册量更是直线攀升,一年增长上万家。
然而,不到两年时间,这个热闹的赛道就进入寒潮……
1、闭店潮扩散,头部品牌增长速度放缓
“我充了钱还没用完,不会不开了吧。”
今年7月,诸暨“老川婶砂锅菜”店突然关闭,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焦急发问。
这样的场景在江苏、山西等地陆续上演:山西太原德锦城一家“虎妞砂锅”,因性价比圈粉了不少食客,结果突然关店,顾客只能前往晋阳街店核销;江苏宜兴“周火火砂锅”同样闭店突然,有人卡里的余额尚未消费完;重庆观音桥有一家网红店“蓉奶奶砂锅”,过去因“人均二三十,道道都下饭”在开业后大排长龙,但仅开店几个月就走向闭店,只剩门头上“做了几十年砂锅菜”的条幅随风飘扬……

即使是头部品牌也难逃“降温”命运。以打牙砂锅为例,过去曾宣称开店200多家,如今门店已缩水至107家,社交平台关于打牙砂锅门店关闭、转让的帖子不断涌现;门店超500家的罗妈砂锅亦是如此,其合肥银泰城店在开业不到一年后就走向了关门,而在吉林,更是直接退出了市场,成为不少食客心中的意难平。
与此同时,各大品牌的拓店速度也肉眼可见地放缓。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自2024年12月起,罗妈砂锅每月新增门店数量明显骤减,打牙砂锅的月均新开店数更是低至个位数,与巅峰时期的扩张力度相去甚远。

2、亏损、转让成常态,设备“骨折价”甩卖
与闭店现象同步发生的,是铺天盖地的亏损消息和低价抛售的设备。
山东一家冉阿婆砂锅开店4个月不到就关店,最后赔了60多万;北京一餐饮人投资150W在海淀开了一家砂锅菜,结果半年就凉了,且分文没剩;成都一老板花180万开了一家砂锅店,最终仅8个月就熄火闭店,关停半年始终没转让出去,最终回收价格只有31000元。
选择加盟 “走捷径” 的创业者,同样损失惨重。江苏一餐饮人加盟某砂锅品牌,投资几十万后开出一家150平店,结果仅营业两个月就全部亏完;抖音上,一位加盟“杠二砂锅”的餐饮人,宣称其30W血本无归,至今仍在维权。
而在社交平台上,“砂锅店二手低价出售”的消息更是刷屏不断,50元一张的桌子、20块一台的壁扇、几乎全新的消毒柜被打折到100块……一批批九成新的设备,最终只能以“骨折价”贱卖,满是创业者的无奈。

砂锅菜为什么降温了?
巅峰时期的砂锅菜,曾是餐饮圈的 “香饽饽”。
不仅一年新开门店超过1万家,甚至不乏餐饮头部品牌入局开店:紫光园推出了“砂锅菜”,鱼你在一起在菜单上增加了“鱼你砂锅”系列,涵盖肉沫粉条、砂锅豌豆等多道砂锅菜品,就连海底捞也开出了自己的砂锅品牌“从前印巷”……
但时至今日,“从前印巷”扩张速度缓慢,仅在重庆、杭州两个城市有所布局,而头部品牌的动作也明显放缓。
短短两年,砂锅菜为何热度下滑?
1、风口下滑,行业进入冷静期
“风口性的东西,寿命普遍都会短一点。”
在谈到门店倒闭原因时,一位刚刚关停砂锅菜的从业者直言。
他表示,自己刚开始做砂锅菜时可谓“一路猛增”,每天人数突破300人,营业额每天都卖10000+,但是随着后期风口下滑,店里的营业额也逐渐下跌,从每天的一万多掉到现在大概只有两三千的营业额左右。
这并非砂锅菜独有的困境。回顾近年餐饮圈,从冒烤鸭、天水麻辣烫到生烫牛肉米线,这些品类都经历过从顶峰到回落的周期性转折,且流行周期普遍在3个月至两年之间。
如今的砂锅菜同样如此,作为川菜砂锅的延续,其一度因热气腾腾带来的“烟火气”站在流量风口上,吸引了大批跟风者。但当风口褪去,消费者新鲜感消退,回归理性,行业也由此从“狂热”进入到冷静期。
2、 陷入“预制菜”质疑,无特色难成复购
除了风口退去,砂锅菜曾经的 “优势”,如今也成了被质疑的焦点。
过去,砂锅菜曾因热辣滚烫的锅底,以及新鲜丰富的食材带来的“烟火气”站上流量风口,但当消费者回归到冷静后,在几分钟内快速出餐的砂锅菜也被扣上了“预制菜”的帽子,更有甚者直言称“砂锅菜品类丰富,出餐快速,还能外卖,原因都是预制好的菜品,几分钟就能做好,减少时间和大厨成本。”
于是,细究过后的顾客们,重新审视起砂锅菜的产品价值,原本的烟火气息画面感被质疑成了“预制菜的形式化表演”,而很多砂锅菜门店无论在菜品、装修还是营销手段上,也惊人一致的展现出雷同的一面。
久而久之,这些缺乏特色的门店也难以形成复购,在短短时间内走向收缩、闭店。
职业餐饮网总结: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对比生烫牛肉米线的批量式闭店,砂锅菜的降温或许稍显静悄悄,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任何餐饮品类都存在自己的生命周期。
一个品类或许能够被迅速捧红,但它同样可能面临“速生速朽”的命运,尤其是在流量的驱动作用下,餐饮品类的生存周期正被极限缩短。
在这种情况下,餐饮人更应该警惕一阵风式的品类跟风,扎实做好长周期的产品。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4个月赔了60多万”!没撑过两年,砂锅菜开始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