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06:29

从祭河到酒旅融合:赤水酱香酒的品质坚守与品牌跃迁


重阳佳节,谷粟盈仓。
10月26日,赤水市酱香酒节暨乙巳年祭河大典在赤水市凯晟国际广场举行。来自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遵义市相关部门及省内外企业的代表齐聚河畔,以“灵河取水、迎接圣水、敬献花篮、典礼祭水”四篇章,表达对自然的感恩,也正式开启新一年酱香白酒的酿造周期。

“端午制曲、重阳下沙”。沿袭古训,当地民众将新收的红缨子糯高粱投入窖池,在传统仪式中祈愿新岁酿酒顺遂、品质优良。祭河大典,不仅仅是千年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赤水市作为赤水河下游酱香白酒黄金产区的一次实力展示。
“‘过硬品质’是我们扎根行业的根本支撑。”赤水市委书记汪能科在致辞中介绍,赤水酱香白酒经科学论证具备优质酱香型白酒的骨架特征。通过举办祭河大典,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用文化串起产业故事,以系列行动激活产区价值、放大品牌声量,共同提升赤水河下游酱香白酒黄金产区影响力,是赤水市酱酒产业应对调整的破局之举。这份“固品质+扬品牌”,正是赤水在产业转型中找准方向、坚定渡河的根本目标。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在致辞时说,赤水河孕育了独特的酿酒生态,见证了赤水酱香酒从默默无闻到跻身贵州酱酒特色产区的蜕变。2024年,赤水产区成功纳入贵州省酱酒产业特色产区,30余个品牌梯次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面对行业深度调整,协会将围绕“强流通、促消费”细化举措,推动赤水酱酒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黄平表示,赤水产区正处在从“产能扩张”向“品牌跃迁”的关键时期。协会将从技术赋能、品牌聚力、产业融合等方面给予支持,助力赤水成为贵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赤水市抢抓发展机遇,已跻身全省白酒产业重点县、贵州白酒“四区多点”布局和遵义特色产区。目前,产区规划年产能10万千升,累计建成5.05万千升,建成(含部分建成)投产白酒生产企业14家。

2025年1-9月,赤水市生产白酒2.3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7.1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8.15%。2024年,白酒行业税收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赤水产区的酒企已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贵粱酒·典藏先后斩获2022年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大奖赛金奖和旧金山世界烈酒大赛银奖;百年赤水·辉煌酒荣获2024年酒业创新与投资大赛年度创新产品奖;赤水酱香酒公司两款产品也获得原产地赤水河奖的年度新品奖和创意设计奖。
这些成就源于赤水独特的产区价值。当地拥有“中海拔、低纬度、深河谷、微风速、生态水、红缨子、紫红泥、丹霞石、竹海酿、竹代塑”十大特色,构建了不可复制的酿造环境。

活动现场还对赤水市11名优秀酒师和13名先进班组长进行表彰;为贵州远明中厚酒业有限公司、贵州贵福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颁发赤水市酒旅融合试点单位牌匾;贵州长征文化旅游集团推出“黔行无界:探秘世界遗产·醉享非遗山水”酒旅融合精品线路。该行程为期五天四晚,融合酱酒文化与自然遗产体验,游客可参观君台、远明等酒厂了解酿造工艺,入住悬崖野奢酒店,游览赤水丹霞大瀑布、佛光岩等世界自然遗产,体验独竹漂、竹编等非遗技艺,参与苗家长桌宴,并在乌江寨亲手制作苗银、蜡染。线路以“酒旅融合”为特色,打造沉浸式文旅新体验。

赤水河奔涌不息,见证着古老祭河传统的延续,也见证着现代产业的创新求变。从遵循古法的下沙投料,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再到“卖生活方式”的产业升级,赤水市正以其独特的生态禀赋、文化底蕴与战略眼光,让赤水河下游酱香酒黄金产区之名愈发实至名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
编辑 李杰
二审 孟锦群
三审 潘树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祭河到酒旅融合:赤水酱香酒的品质坚守与品牌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