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3:05

面具不如彩绘!万圣节儿童视线受阻易出事,无毒化妆品更放心

每年万圣节刚过,美国不少急诊室的医生都得松口气。
不是因为节日氛围褪去,是总算不用天天处理那些跟南瓜、节日装扮相关的负伤案例了。
CNN之前就报道过,这节日里的“惊吓”真不是装出来的,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有数据,每年大概有3200人因为万圣节相关的事去急诊,其中1400人是少儿。

本来觉得万圣节就是穿穿衣服、讨点糖,没想到背后藏这么多安防漏洞。
我专门查了下,这些急诊案例里,超一半都跟南瓜雕刻有关。
你可能会想,雕南瓜能有多危险?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成年人用厨房尖刀对付硬邦邦的南瓜壳,刀一滑就可能划到手,严重的得缝针。

小孩要是在旁边好奇伸手,伤口甚至能深到需要做肌腱修复手术。
本来想让孩子参与进来感受节日,但后来发现,让少儿接触锋利刀具真并非明智之举。
CNN健康专家莉安娜・温博士也说,她作为急诊医生,每年万圣节都能碰到不少这类可预见的伤。
其实换个方式就行,让孩子负责掏南瓜籽、用彩笔涂鸦,大人用专用的南瓜雕刻工具操作,安全又不耽误体验。

除了南瓜雕刻,小孩讨糖时跌倒也特别常见。
天黑之后视线本来就差,孩子穿的服装要么太长拖地,要么是第一次去陌生社区,路面情况不熟。
之前看到俄亥俄州有个案例,6岁小孩穿了件拖地的“幽灵装”,讨糖时没注意脚下,直接摔得膝盖韧带拉伤。
给孩子选服装真不能只看好看,得提前试穿,确保裙摆、裤脚离地面够近,再配双鞋底有防滑纹路的鞋子,别穿那些只能看不能走的装饰鞋,这样能少很多麻烦。

万圣节傍晚的“隐形杀手”,小孩过马路要格外当心要说万圣节最让人揪心的,还得是少儿遭遇交通事故的事。
2019年《美国医学会小儿科杂志》分析了40年的全国车祸数据,结果挺吓人,万圣节当天行人被车撞死的概率,几乎是其他日子的两倍。
尤其是4到8岁的小孩,傍晚出门讨糖时被撞死的概率,居然是平时的10倍。

这个数据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都有点不敢信,但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原因。
傍晚17点到19点,正好是家长下班的车流高峰,天色又暗得快,小孩穿的深色服装(比如吸血鬼、女巫装)在路边根本不显眼,再加上孩子讨糖时兴奋,容易乱跑着横穿马路,司机根本来不及反应。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后来补充的数据更具体,说这个时段的事故率占了全天的七成多。
那怎么避免呢?其实办法也简单,就是想办法让孩子“显眼”起来。

在服装、讨糖袋上贴反光条,优先选橙色、黄色这类亮色系的衣服,再让孩子带个荧光棒或者小手电筒。
还有面具,很多面具会挡视线,不如换成无毒的面部彩绘,提前在孩子手臂内侧做个过敏测试,没问题再用。
家长最好提前规划好讨糖路线,选自己熟悉、路灯亮的社区,别去车多或者偏僻的地方,过马路时一定要牵紧孩子的手,确认没车了再走。

讨糖回来之后,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糖果安全。
孩子肯定急着拆糖吃,但家长得先检查一遍。
包装破了的、没见过的杂牌糖果,都别让孩子吃,怕里面的东西变质或者有异物。
要是孩子有过敏史,提前跟邻居说一声,或者自己带点无过敏原的零食备用。

对3岁以下的小孩,那些硬糖、带小塑料装饰的棒棒糖也得收起来,怕噎着。
孩子开心重要,但吃进嘴里的东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别忽视小细节,过敏和烧伤也可能找上门除了外伤和交通事故,过敏和烧伤也得留意。

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学会有数据,说万圣节期间儿童食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比平时高不少,主要就是糖果里的花生、坚果成分。
还有那些便宜的化妆品、服装材质,比如劣质的人造纤维、染料,贴在皮肤上容易引发疹子。
我之前还看到加州的消防部门报告,2022年有5个小孩因为南瓜里的蜡烛点燃了飘逸的服装(比如蕾丝、纱质裙摆)被烧伤,其中两个还得住院治疗。

搞不清为什么还有人用传统蜡烛,其实LED电子蜡烛又安全又亮,还能重复用,比真蜡烛靠谱多了。
要是用化妆品给孩子画脸,一定要选标注“皮肤专用”的产品,别买那种没牌子的便宜货。
晚上睡前也得彻底洗干净,不然残留的颜料可能刺激皮肤,孩子会不舒服。
讨糖的时间也别太长,建议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小孩太累了注意力会不集中,更容易出事。

可以跟孩子约定好回家时间,尽量在天完全黑透之前回来,随身携带点创可贴、碘伏之类的简易急救用品,再存个附近医院急诊的电话,有备无患。
万圣节的核心就是一家人开开心心过节,不管是雕南瓜、讨糖,还是穿节日服装,多注意点细节就能规避大部分风险。
莉安娜・温博士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也说她会提前跟孩子讲好安全规则,比如不跟陌生人走、过马路要等红绿灯。

家长的提前准备和全程监护,才是孩子安全的关键。
节日的快乐,不就是平平安安地玩一场,最后带着满袋糖果和笑脸回家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面具不如彩绘!万圣节儿童视线受阻易出事,无毒化妆品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