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0 19:00

中老年人的“黄金肉”!建议每周吃两次,保护脑细胞,鲜味十足

你们有没有发现,家里长辈年纪大了,要么不爱吃肉怕塞牙,要么就盯着猪肉使劲吃?前阵子我带我妈去体检,医生就说她有点脑供血不足,让多吃点 “聪明肉”,我当时还懵了,肉还分聪明不聪明的?后来查了不少资料才知道,还真有几种肉特别适合老年人,不仅好消化,还能帮着保护脑细胞,关键是做出来鲜味十足,我妈现在每周都念叨着要吃两回。

先说第一种,清蒸桂鱼。这鱼啊,我以前总觉得贵,舍不得买。直到上次我爸生日,想着给他换换口味,就咬牙买了一条,结果清蒸出来,我妈吃了第一口就说 “这鱼比豆腐还嫩”。桂鱼的刺特别少,就中间一根主刺,老年人吃着完全不用怕卡喉咙,这点太重要了。而且它的肉是那种一丝丝的,不像有些鱼吃起来柴,哪怕牙口不好也能轻松嚼烂。



不过清蒸桂鱼,最讲究的就是新鲜。我上次去菜市场买,瞅着一个摊位的桂鱼活蹦乱跳的,老板说刚从湖里捞上来的,我就赶紧拿下了。回家处理的时候才发现,鱼鳃里的泥沙没弄干净,蒸出来有点腥。后来问了菜市场卖鱼的张阿姨才知道,处理桂鱼得先把鱼鳃根部的淤血挤掉,肚子里的黑膜也得刮干净,不然腥味就重。还有啊,蒸的时候别蒸太久,水开后放鱼,大火蒸 8 分钟就行,时间长了肉就老了,跟嚼棉花似的。我第一次做的时候,怕没蒸熟,硬是蒸了 15 分钟,结果鱼尾巴都散了,悔得我哟。

再说红烧草鱼块。草鱼便宜又实惠,买一大条,够一家人吃两顿。但草鱼刺多,给老年人吃一定要切块,而且要选靠近鱼腹的部位,刺相对少一些。我每次买草鱼,都会让老板帮忙切成两指宽的块,回来用盐和料酒腌 10 分钟,这样煎的时候不容易散。煎鱼的时候,锅一定要烧热,倒油后再放几片姜,姜煎出香味再放鱼块,这样鱼皮就不会粘锅了。我上次做,锅没烧热就下鱼,结果鱼皮全粘在锅上,不成样子,我儿子还开玩笑说 “妈,你这是红烧鱼碎吧”。



红烧的时候,别放太多酱油,老年人吃太咸不好,放一勺生抽、半勺老抽就行,再加点冰糖提鲜,炖个 15 分钟,让鱼块充分入味。对了,炖的时候还可以加点豆腐或者萝卜,吸饱了鱼汤,比鱼还好吃。我妈就特别喜欢吃鱼汤泡饭,每次都能多吃小半碗饭。而且草鱼富含蛋白质,还容易消化,不像牛羊肉那么腻,老年人吃了没负担。有次我同事说她妈不爱吃肉,后来她做了红烧草鱼块,她妈每次都能吃好几块,说 “这鱼炖得烂乎,吃着香”。

最后说干煸香辣泥鳅。可能有人觉得泥鳅不起眼,甚至不敢吃,但其实泥鳅的营养价值特别高,民间都说 “天上的斑鸠,地上的泥鳅”,可见它多受欢迎。泥鳅肉质细嫩,刺也软,老年人吃完全没问题。而且它含有一种叫卵磷脂的东西,之前看央视健康节目提过,卵磷脂对脑细胞好,能让脑子更灵活。我爸以前总忘事,钥匙放哪儿经常找不到,吃了一段时间泥鳅后,好像记性真的好了点,至少出门不会忘带钥匙了。

不过干煸泥鳅做起来有点麻烦,处理泥鳅是个技术活。我第一次买泥鳅,看着它们在盆里乱蹦,吓得我不敢碰,最后还是让菜市场的阿姨帮忙处理干净的。回家后,我先用开水把泥鳅烫一下,去掉表面的粘液,这样炒的时候就不滑了。干煸的时候,要先用小火把泥鳅的水分煸干,这样吃起来才香,外焦里嫩的。放调料的时候,别放太辣,老年人吃不了太辣,放点干辣椒和花椒提味就行,再加点蒜末和葱花,香味能飘到楼道里。我上次做,辣椒放多了,我妈吃了直咳嗽,后来就知道了,辣椒最多放两个,意思意思就行。还有啊,泥鳅一定要煸透,不然可能有土腥味,我第一次没煸透,吃着有点怪,后来多煸了 5 分钟,味道就对了。

对了,这三种肉虽然好,但也不能天天吃,每周吃两次就行,搭配着蔬菜一起吃,营养更均衡。比如吃清蒸桂鱼的时候,配一盘清炒西兰花;吃红烧草鱼块的时候,配一盘凉拌黄瓜;吃干煸泥鳅的时候,配一碗冬瓜汤,这样吃着不腻,还舒服。
我还发现一个事儿,给老年人做肉,一定要做得软烂一点,不管是蒸、炖还是煸,都要多花点时间。比如红烧草鱼块,炖的时候可以多焖一哈(一会儿),让肉更入味,也更烂乎。还有啊,买肉的时候别嫌麻烦,不清楚就问菜市场的阿姨,她们经验丰富,知道哪种肉适合老年人吃。
现在我每周都会给爸妈做这三种肉,轮换着来,他们也吃不腻。我妈还跟小区里的老姐妹分享,说 “我女儿做的鱼和泥鳅,又香又嫩,特别好吃”。其实老年人养生,真不用买那些贵得离谱的保健品,把日常饭菜做好,选对食材,比啥都强。
你们有空也可以试试做这三种肉,给家里的长辈尝尝。做成功了记得来告诉我,要是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多试几次就会了。觉得有用的话,也转给身边有长辈的朋友看看,让更多老年人能吃到既美味又养生的 “黄金肉”。
#晒图笔记大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老年人的“黄金肉”!建议每周吃两次,保护脑细胞,鲜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