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22:06

鄂酒“五虎”争霸,谁将一统楚河?

在中国白酒江湖版图中,湖北始终以一种“低调强者”的姿态存在。虽然它没有上市酒企,也没有真正的全国性白酒品牌。但它却能凭借自身硬核实力,在“西不入川,东不入皖”的行业共识之外,撑起了“中不入楚”的江湖地位。
从中国白酒产量榜来看,湖北仅次于四川,位于亚军地位。其35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还孕育了多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如兼香型白酒第一品牌白云边(80亿左右);露酒、保健酒第一品牌劲酒(年销125亿);“早餐霸主”米酒品类第一品牌孝感米酒。除此之外,还有稻花香、石花、黄鹤楼、黄山头、枝江等一批区域强者,构成了一个湖北防御力极强、品类极度多元的强悍生态。
即便面对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一线名酒的强势渗透,湖北地产酒与川酒、徽酒一样,也牢牢把握住了本土七成市场份额。更难得的是,湖北不同于川酒清一色的浓香、黔酒集中的酱香、山西主打的清香等产区风格。在湖北白酒版图里,兼香、清香、浓香、露酒、保健酒、米酒等品类不仅和谐共生,全面发展,具备覆盖不同消费需求的能力,更暗藏着向全国市场突围的多元基因。
放眼全国酒企版图,湖北都是中国白酒最具差异化特色的产区和最难攻克的市场之一。


一、湖北:九省通衢,万杯来朝
湖北,简称鄂,雅称“楚”。所以湖北酒在命名上可以称为“鄂酒”,也可以称为“楚酒”。但从历史纵深和文化辐射来看,“楚”字显然更具张力。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便是雄踞南方、影响广泛的霸主。其核心区域涵盖今湖北省大部,更辐射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甚至延伸至河南、山东部分区域。“楚”所承载的,是湖北一部身处“C位”的恢弘地域文明史。
当然今天的湖北,依然占据地理上的“中心”。它地处中国中部,东连安徽,南接湖南、江西,西邻重庆,北靠河南、陕西,可谓“九省通衢”。据说从武汉出发,随便往哪个方向走,最多走过两个省,就能到达中国任意一个省级行政区。所以,它不仅是全国物流与经济的中转站,更是酒类消费与品牌交锋的核心战场。
湖北之所以成为全国白酒品牌的必争之地,还因其拥有5838万的人口基数和强劲的经济实力,共同撑起了繁荣的酒类消费市场。
“过早了冒”?凌晨6点,前一晚的宵夜的香气还没完全褪尽,天边懒洋洋泛起鱼肚白,马路边的一家小店里,褪色的木头餐桌上已经放上好几个冒着热气的小碗:一碗撒着葱花的清汤,一碗米饭,还有一碗油光红亮的粉蒸肥肠。这时,就有湖北当地人就着蒸菜大口扒拉着米饭,一口肥肠,一口酒,不时咂了咂嘴,发出一声悠长的“哈”。一顿早酒,奠定了他们一天硬核的开始。

许多外地人对湖北“过早”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热干面、牛肉粉、豆皮面窝等碳水美食,却常忽略了与之搭配的,是一碗醇甜糊米酒或暖心的甜蛋酒。
另外,湖北人的宴席饮酒文化以及“宵夜习惯”,也非常注重 “热烈氛围”。因此酒成为宴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受长江“江湖文化”和楚地“敢闯敢拼”特质影响,湖北人的饮酒风格自带“豪爽感”,在商务宴请或朋友聚会中更讲究“酒品见人品”。

每天街头上,湖北人的酒可以从晨曦微露延续到星月交辉。如此高频词、强场景的饮酒文化,自然为酒类品牌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湖北,是真正意义上的“万杯来朝”之地。

二、湖北白酒“五虎上将”,谁能问鼎霸主?
提起楚酒,或许有人会以“缺少百亿级全国品牌”来质疑其江湖地位。但若细看楚酒的产业格局便会发现,它的实力从不依靠单点爆发,而是形成了“多王并立,各擅胜场”的格局。单从白酒领域来看,能参与“楚霸王之争”的是白云边、稻花香、黄鹤楼、石花、毛铺。
首先,白云边作为湖北白酒龙头,2024年其实现销售额78.3亿元,湖北大本营市场贡献超60亿,尤其在300-400元价格带,其主力产品白云边20年“近乎无对手”,是名副其实的兼香之王。
若以“当下实力”为标尺,它无疑是“楚霸王”最有力的竞争者。其核心优势体现在市场垄断力、品类话语权与渠道掌控力的三重领先。据说湖北省内每举办10场宴席,就有6场选择白云边,这种深入大众消费场景的“硬通货”属性,是其他品牌短期内难以突破的壁垒。

尽管白云边暂时领跑,但“五虎”中的其他白酒品牌并非毫无机会,它们正凭借差异化定位,在细分赛道或新兴领域积蓄力量,试图改写格局。
作为湖北浓香酒的代表,稻花香曾因全国化战略分散精力,如今正通过“二次创业” 聚焦核心优势:一方面投入20 亿元建设“馫香酒产业园”,以“浓清酱三香融合”的馫香工艺开辟新赛道,将产品价格带提升至 200-500 元,避开与白云边的兼香竞争;另一方面收缩省外战线,深耕湖北+ 河南的“中部市场”,2024 年销售额回升至40亿元,省外营收占比突破 20%。其核心逻辑是 “以工艺创新重塑品牌调性”,若能在馫香品类上建立消费者认知,有望成为浓香赛道的“鄂酒代表”。
另外,手握“湖北唯一中国名酒”的黄鹤楼,具备“品牌溢价+资本背书”。被古井贡酒收购后,它借助母公司的全国渠道网络,2024 年销售额达21.4亿元,2016—2024年黄鹤楼利润总增长4.59倍,年化增速24%,成为“五虎”中增长最快的品牌。其突破口在于利用“武汉城市名片”的属性以及清香热回归的属性,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湖北籍人口密集区拓展市场,试图以“文化赋能”打破白云边的本土垄断。

毛铺作为劲酒旗下品牌,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健康属性 + 渠道复用”。依托劲酒覆盖全国的200万个终端网点,它以“毛铺苦荞酒”主打“健康白酒”概念。2024 年销售额达50亿左右,成为“五虎”中唯一以以高标准践行“健康白酒”的超级品牌。其独特价值在于“跨界融合”,既承接了劲酒的健康消费人群,又切入了白酒市场。未来若能借助劲牌产业体量进一步扩张,有望成为鄂酒“全国化最成功的代表”。
石花的策略是“小而美”的极致差异化:聚焦“高度”赛道,以 70°“霸王醉”树立“湖北最高度白酒”的标签。虽然10亿元的销售额与头部差距较大,但它在“高度+文化+年份”领域的深耕,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细分优势”,若能抓住高端小众消费崛起的趋势,有望成为鄂酒的“特色名片”。
因此,这场“楚霸王”之争很可能不会出现一个唯一的、全面的胜者,而是会形成一个“一超多强,各具特色”的稳定格局。但若论及谁能最终代表楚酒,打破“有高原无高峰”的魔咒,个人认为最有潜力的两位竞争者。
从3-5年短期来看,白云边“楚霸王”的地位依然稳固。但它需要走一条更艰难但也更坚实的路:依靠自身的产品力和渠道力,将“兼香”这个品类从湖北推向全国,像酱香之于贵州、浓香之于四川那样,让“喝兼香,选白云边”成为全国消费者的共识。它的成功将是“品类代表”的胜利。
但从10年来看,黄鹤楼更有可能在品牌全国知名度上率先“问鼎”,成为全国人民最熟知的湖北白酒名片。因为它的路径最清晰、最直接。它坐拥武汉省会战略高地,背靠古井贡酒这棵大树,乘着“清香热”的东风,还拥有“中国名酒”的金字招牌,它最有可能率先成为楚酒第一个全国性的白酒品牌。它的成功将是“资本+名酒+品类风口+文化名片”模式的胜利。

总结来看,湖北白酒“五虎上将”的问鼎之争,是一场没有输家的竞赛。它们将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楚霸王”的精神,共同提升楚酒的整体形象和天花板,带领其他品牌一起走出去。届时“楚霸王”将不再是某一个品牌,而是整个“楚酒”产区的共同称号。

三、楚酒时代,恰逢其时
目湖北白酒市场,长期以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二元格局”:一方是地产酒在本土大众市场的绝对主导,另一方则是全国名酒在高端市场的强势掌控。其中,茅台、五粮液、洋河的市场份额均在20亿以上,汾酒2024年在湖北市场的销售额达到8亿元,增速显著。
传统观点认为,楚酒面临全国化路径不明、名酒挤压加剧与消费者“中低端”固有认知三大困境。在以往强调“贵即是好”的政务商务消费时代,这些确实是楚酒的发展瓶颈。但随着白酒消费进入以“理性自主”为特征的新阶段,楚酒的原有劣势正在转化为差异化优势。
1、精准卡位主流价格带。
当前100-300元价格已成为市场最大容量段,恰是白云边、稻花香等楚酒品牌布局最深、优势最稳固的核心区间。这条“黄金赛道”复购率高、消费基数大,为楚酒军团深耕大众市场、夯实基本盘提供结构性机会。
2、消费场景迁移红利。
目前,婚宴、家宴、朋友小聚等大众消费场景占比急速提升,取代了部分高端商务消费。楚酒则早已通过其强大的“深度分销”模式,深入渗透至每一个县域甚至乡镇,实现了宴席渠道的无缝覆盖。
例如,白云边覆盖省内90%头部大商,通过厂商一体化构建了极为稳固的渠道网络;石花实行“直营合伙制”(高端产品)+“全省大招商”(大众产品),实现县域100%覆盖。这种深入到“毛细血管”的渠道控制力,已成为楚酒抵御全国性品牌冲击的核心壁垒。。
3、香型创新与品类差异化。
楚酒在香型创新上一直走在前列,避开了与川酒、黔酒在浓香、酱香主赛道的正面竞争,开辟了第二战场。白云边作为兼香型白酒的领导者,其“浓酱协调”的风味拥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黄鹤楼被誉为“南派清香的代表”,在汾酒带来的“清香热”下,正迎来巨大的复苏机遇。枝江酒业自主研发“柔雅香型”,追求更舒适的口感体验。稻花香:推出“活力家族”和“馫香系列”,继续探索风味差异化。
另外,湖北酒类企业也敏锐地捕捉到低度化、利口化和健康化的消费新趋势。劲牌早已在健康酒赛道成为巨头。孝感米酒,瞄准女性和年轻消费者,开拓了新的消费场景和品类认知。还有石花推出果味酒适配早餐场景,结合湖北“早酒文化”渗透下沉市场。
楚酒的下一个增长曲线,在于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当屈原的“求索与浪漫”、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霸气和韬略、湖北“九省通衢”的包容与融合,融入品牌建设之中,是楚酒迈向全国市场的必经之路。
同时,立足湖北山水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将饮酒从消费行为升华为文化体验,能够有效提升楚酒品牌的高度和厚度。另外,楚酒军团应在竞合之中形成合力,共同讲好“楚酒故事”,提升产区整体形象与价值共识。
全国名酒占据“天空”优势,擅长品牌高空轰炸;而楚酒则深植于湖北土壤,它们熟悉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掌控最后三公里的渠道终端,并以多元创新精准响应大众消费需求。当行业回归理性、消费者主权崛起,楚酒所拥有的扎实消费基础、强大渠道控制力和产品创新力,正构成其最稳固的基本盘。
而楚酒的时代,或许才刚刚开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鄂酒“五虎”争霸,谁将一统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