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06:31

齐评︱卸下“精英光环” 主理人为啥被调侃?

“这不是美式吗?”“这其实是我们家一款巴拿马红标瑰夏翡翠庄园,是一款冷发酵水洗的geisha。”近日,一条“当我误入主理人咖啡店”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引发众多网友共鸣,并迅速衍生出“误入主理人火锅店”“误入主理人煎饼摊”等作品。这些视频固然具有调侃性质和演绎夸张效果,却也反映出了公众对部分主理人的真实看法。
不可否认的是,“主理人”三个字在诞生之初就闪烁着令人神往的精英光环,它意味着独到的商业嗅觉和非凡的美学品味。主理人经济的兴起,本质上是消费升级与市场需求不断细化的结果。在长沙,一群青年主理人带着“新概念”,让一批工业遗存变身网红打卡地;在沈阳,主理人借助“工业+体育”模式,将“厂BA”“街BA”等一系列体育赛事引入文创园,带动了夜间消费。在广州,一条以“楼上住家、楼下开店”为特色的商住一体街区,汇集了600多名主理人及其创办经营的数百家潮流特色店铺,成为城市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
主理人们以其独特的奇思妙想,创造出可观的商业价值。这些优秀样本,让“主理人”身份快速获得社会认可并形成风潮。然而,由于这一群体多集中于餐厅、咖啡馆、服装店、小酒馆、自媒体运营等入门门槛较低、监管尚不完善的服务与创意行业,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与评价机制,导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主理人”这一称号被各类自封者滥用,部分主理人过度追求概念包装,却轻视产品与服务的基本功。当专注品质、踏实经营的“良币”难以抗衡擅长讲故事、炒概念的“劣币”时,那些真正坚守技艺、尊重商业本质的人反而在喧嚣中失色。
网友的犀利调侃,不是出自刻薄或嫉妒,而是以幽默为武器刺破那些过度包装的泡沫,表达了自己对“形式大于内容”的虚假创新产品的厌倦。当前,消费者的需求虽然日益多元化和定制化,但宾至如归、童叟无欺等依然是评价服务质量的标杆。无论概念如何炫目,商业最终应当回归“货真价实”的本质。主理人经济的未来,不在于辞藻的堆砌,而在于价值的沉淀。毕竟,市场的天平终将倾向那些用实力说话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齐评︱卸下“精英光环” 主理人为啥被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