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23:55

这5种食物发霉后有剧毒,第一种正大量上市,家里有的尽快扔掉


屋外夏意渐浓,赵阿姨正忙着清理厨房的杂物。她翻出半袋玉米、几条甘蔗和一些花生,发现表面隐隐发白,有股异味。
一直以来“勤俭节约不能浪费”根深蒂固,赵阿姨本想把“坏了一角”的地方掰掉接着吃。
可就在电视新闻里,她听到了一句话让她猛地停住了手:“有些食物一旦发霉,藏毒极深,剪掉坏的部分也远远不够!
”这是真的吗?明明只是发点霉,真的可以威胁到生命?尤其是当前正大量上市的玉米、甘蔗等,稍有不慎,后果竟如此严重?

很多人或许都曾忽略过这个小细节,但事实比你以为的要可怕得多。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5类“高发霉毒食物”的真相,第一种,说不定你家餐桌就有。
哪些发霉食物暗藏“剧毒”?看看这5种最危险!日常生活中,有些食物一旦出现发霉、变味、长毛的迹象,就必须高度警惕。很多人觉得“挖掉坏的部分就安全了”
其实是极大的误区!下面这5种食物,发霉后毒性极强,简直可以说是厨房里的“定时炸弹”,家里若有赶紧扔掉。
甘蔗(尤其是“红心甘蔗”)
每年五六月正值甘蔗上市,许多人爱买一大把。但你知道吗?发霉变色的甘蔗内往往滋生一种叫“节菱孢”的霉菌,能产生剧毒的3-硝基丙酸。
这种毒素仅需0.5克左右,就足以对4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造成中毒反应,表现为呕吐、抽搐、昏迷,严重者甚至会终身残疾或死亡。
更令人担忧的是,3-硝基丙酸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药,只能对症处理。因此,甘蔗若有酒糟味、绒毛或者内外变色,务必不要食用!

腐烂生姜
不少人做菜时会将发黑、发烂的生姜削去继续用。其实,发霉腐坏的生姜中,黄樟素含量会急剧上升,而黄樟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类致癌物,研究显示长期摄入腐败生姜,罹患肝癌、食道癌的风险提高一倍以上。
专家提醒,如果生姜出现变黑、发糠、酸味或长毛,即使只是一小块变质,也不建议任何形式继续食用。
黑斑红薯
红薯表面只要看到黑色、褐色的凹陷斑,甚至“发霉点”,就极有可能感染黑斑病菌。其代谢产物如甘薯酮、莨菪素等,有毒性极强,误食后可能导致呕吐、抽搐,甚至中毒性休克。
研究数据显示,重度感染者死亡率可高达12%。挑选红薯时要注意,发现苦味、内部变黑绝不可再吃!

发苦的坚果、花生、玉米等谷物类食物
家中常备的坚果、谷物,若出现异味、发苦、发霉点或变色,请立刻丢弃。因为这些食品一旦霉变,很易滋生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
每1毫克就可致癌,肝脏首当其冲,长期摄入还极易诱发肝癌。中国CDC抽查数据显示,南方地区80%的“霉花生样本”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
坚果谷物买回家后,建议小包装买新鲜,常温下储存超过15天就极易出问题。
发芽的土豆
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掰掉发芽部分就安全,其实不然。土豆一旦发芽,其有毒生物碱“龙葵碱”含量会直线上升。龙葵碱摄入仅50毫克,即可引发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中毒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土豆发青、发芽、变软都应弃食。为安全起见,普通土豆应尽量选择未变色、皮薄且无芽的。

为什么发霉的食物这么危险?切掉坏的还不行吗?可能你会觉得,把发霉的部分切掉继续吃没问题。但其实绝大多数霉菌产生的毒素已“蔓延至食材内部”,哪怕只是表面一小块变质,里面已经有肉眼不可见的高浓度毒素。
比如展青霉素在苹果表面和内部含量可达霉变部位的10%-50%,并不是我们切掉可见部分就安全了。
此外,霉菌的产生量按“微克”计量,一根头发的四百分之一都不到。即便我们肉眼没看见,但毒素早已潜伏在食材的每个角落。所以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发霉了,坚决舍弃!

如何科学预防霉变,“管住口”更健康?实用建议看这里选购与存储:
选购时多闻多看,发现异味、变色、柔软、长毛或质地变差的食物“不贪便宜”坚决不买”。家庭存放坚果谷物等高风险食物少量多次购买,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冷藏保存更安全。
甘蔗、土豆、红薯等应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及时检查,发现异常马上处理。
处理原则:“宁弃勿食”
发霉、变色、发苦的食物,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切块去坏”是高风险操作,毒素已不可逆渗透。剩菜剩饭、熟食超过24小时以上,特别是在炎热潮湿季节,建议不要再次食用。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1-2017》
《黄曲霉毒素对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3-硝基丙酸中毒防控指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5种食物发霉后有剧毒,第一种正大量上市,家里有的尽快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