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00:04

一场跨过赤水河谷的“探酒”之旅


由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支持、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的《寻酒论道·川酒谋新—全国白酒主产区调研行》近日启动,并于7 月14 日首站抵达贵州,从茅台镇之巅出发,探访53 度酱酒的发展之道。下文为川报调研团队专供本刊稿件。

产能减法、营收加法、业态乘法、
隐患除法的贵州白酒“四则运算”
站在茅台镇制高点天酿景区远眺,壮阔的山水画卷激荡心灵,赤水河如丝带蜿蜒而过,四周数百家酒企厂房鳞次栉比,青瓦坡顶的传统厂房与银蓝立面的现代车间错落交织,红褐陶坛与白钢罐群点缀其间,在盛夏晨曦中勾勒出别样天际线。

仁怀茅台镇天酿景区
这个黔北小镇,因酱酒而盛,在 15.03 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内,创造了“每平方公里创造 GDP 超百亿元”的产业密度,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 GDP 率先突破千亿元的“千亿镇”。
茅台镇的蜕变,是贵州白酒产业长足进步的生动案例。12 年前,正值上一轮中国白酒深度调整期,川酒在产销、利润、出口、品牌排名等各方面皆领先于全国白酒,以川酒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占据市场份额超七成;如今,川酒在很多方面仍然保持领先,而黔酒利润占据全国白酒 40% 左右、出口占据全国白酒超 60%、贵州茅台已成为世界蒸馏酒品牌引领者。
与此同时,贵州白酒产业从业者仍然保持着学习的姿态。“川酒浓香是黔酒酱香的老师,无论是品牌、市场、渠道等,浓香都在酱香前面,要向川酒浓香互相学习、美美与共。”贵州白酒商会副会长、贵州夜郎古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方强说。
“贵州省持续推动白酒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三个一批’综合整治,清理退出白酒企业632 家、提升改造995 家……”去年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透露。
“作为贵州省首位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贵州白酒产业发展一直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更加注重提升酒品质、打造酒品牌、完善酒产业链、呵护酒生态,逐步从规范化、规模化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赤水河上水鸟在觅食( 陈勇 /摄)
据了解,近年来贵州省委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明确“3533”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六大产业基地”是国发〔2022〕2 号文件赋予贵州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其中便包括“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3533”即到2027 年,计划形成资源精深加工等三个5000 亿元级产业集群,酱香白酒等三个3000 亿元级产业集群。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贵州省白酒产业亮出“四则运算”组合拳。继从2021 年在遵义产区试点开始,2024 年“三个一批”综合整治纳入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同时加快推进茅台、习酒等重点项目,发展壮大优强白酒企业舰队,助力产业转型和营收升级。
7 月18 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等11 个省直部门联合发文,部署开展贵州省白酒行业集中整治,严格企业准入监管、日常监管和违法生产,严厉打击使用食用酒精、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串酒”冒充酱香型白酒的违法行为,明确多种“不予许可”“撤销除名”行为,对不法酒企和隐患做除法,提升产区整体发展质量。
今年以来,贵州“白酒 +”业态逐步显现乘数效应。2025 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更大力度推进“四个一批”,打造10 家优质酱酒体验店,提升21 个酒旅融合景区运营水平,建设5 条美酒美食街区,不断丰富和拓展白酒业态。今年5 月,贵州省政府主要领导在遵义调研时强调,要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以“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为核心,系统谋划贵州白酒产业的转型发展路径。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乔杨认为,黔酒提出的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转变、引导关停中小企业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组合拳,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让贵州白酒在此轮行业调整中抢占先机,对于全国白酒产业而言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匠心坚守、科技创新、服务优化、
长期主义铺就产业高质量发展大道
走进茅台酒厂第二生产区车间,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木质酒甑、石制窖池,数百年来未曾改变的传统工艺。解说人员指着正堆积在车间中央的酒醅:“这是准备第七次取酒的酒粮,每一轮次酒的风味都各不相同。”

贵州白酒生产车间
“12987”这个数字密码,在过去十年间几乎成为了酱酒行业的通关密语。一年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这是酱酒的品质标准定义。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直言,这套口诀已不足以概括酱酒的灵魂。“它只是工艺的局部表达,真正的酱酒体系远比这复杂。”
不懈的匠心坚守和执着的科技创新,持续提升贵州酱酒全产业的品质高度。
2015 年前后,酱酒热潮初现端倪。酣客、肆拾玖坊等新锐品牌以社群营销、众创模式异军突起;金酱、无忧等本土企业则凭借差异化打法站稳脚跟。茅台镇酒商苏创至今记得那段“金光闪闪”的日子——他在路边仅仅支了个小摊,竟然也将基酒卖出个好价。
品类红利的释放,也伴随着行业格局的深刻变革——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泸州老窖、五粮液先后领跑中国白酒行业,正是借助了浓香品类的起势;而上一轮行业深度调整,包括茅台在内的酱香型白酒站上了新的风口。
茅台镇在 2015-2021 年间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仁怀市酒类企业数量最高峰时超过 1900家,窖池总数达12 万口。
2022 年的行业深度调整期,仁怀市借势“瘦身”,通过“三个一批”(清理推出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策略,将1900 多家酒企缩减至868 家,淘汰窖池8 万余口,为行业腾出高质量发展的更大空间。

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
仁怀酒协副秘书长杨必刚展示一组数字,显示这轮产能出清成功推动了“量减质升”。2024 年,遵义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08 亿元,同比增长 10.9%。仁怀市 GDP 突破1900 亿元,跻身西部百强县(市)前三甲。
酿好酒是强烈共识,但企业更需在“求同”与“求异”之间找到平衡,也在显示企业对于转型的理解和实践。“贵州白酒圆桌会议每年都在强调‘一超多强’的格局,但‘多强’们必须找到自己的路。”有熟悉当地酒业的业内人士这样介绍。
行业深度调整期,被茅台镇视为推进价值回归的良机。尽管行业整体承压,但主打差异化的一些品牌仍保持两位数增长。酣客酒业通过社群营销实现逆势增长,其“封坛定制”业务同比增长 40%;真工酒业聚焦“精品路线”,客单价提升 35%;远明老酒则获得“中国酱香酒线上销量领军者”市场地位认证。
在茅台镇赤水河畔的酿酒车间里,成义烧坊古法酿制技艺第七代传承人方廷本正在指导工人进行“高温堆积”工序。作为董事长的他,仍然长期坚持到车间。“酱酒是时间的艺术,”他说,“三年出酒,五年上市,没有捷径可走。”

蒸粮
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曾言:“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从容;在不好的时候,我们要淡定。”这句话如今成为许多贵州酒企的生存哲学——坚守品质、尊重规律、敬畏市场、穿越周期。
向“大”集中、向“小”分化、
向“外”延展拓建酱酒产业新世界
汽车从茅台镇迎宾路出发,经过约一个小时的翻山越岭后,来到椿树村地界,再翻过三个山头后,一座开在大山深处的五星级酒店出现在记者眼前——集酿造、封藏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茅台镇衡昌洲际酒店。
“最近都在这里,每天都搞不赢。”7月14 日下午,正忙着接待的环球佳酿衡昌烧坊创始人邓鸿向记者透露,该酒店自6 月底开业以来,已接待了1000 多位企业家,直接带动签单近1 亿元。
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的顶层设计,深刻推动整个贵州白酒产业对“白酒 +”生活方式的理解、呈现和创造。
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所言:“瓶中的酒很精彩,瓶外的世界更加精彩。”
无论是浓香、酱香还是清香,中国白酒产业的单个产区小环境内,过去多有中小酒企“傍龙头”的现象,产品包装、宣传话术极力向产区龙头靠拢。而今天的茅台镇呈现出更珍贵的心气,酱酒企业正在努力形成差异化的品牌标签:习酒主打“民本”情怀,金沙酒业强调“醇柔酱香”,珍酒绑定“美酒 +美食”场景,安酒则高举“舒适生活”旗帜……
遵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遵义白酒已逐渐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分明、特色互补”的产业格局。向“大”集中、向“小”分化的同时,遵义围绕“创新强链、配套补链、优化固链”向“外”延展,通过建设白酒产业原料供应体系、做强白酒包装行业等系列举措,推动完善白酒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条。
“今年我们围绕酒景、酒街等业态,推出六条主题游线路,推出‘黔酒中国行’遵义产区名优白酒推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遵义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仅今年在春糖期间举行的首场活动,就签约合作项目265 个,签约金额 1.2 亿元。
贵州遵义,与四川宜宾、泸州,江苏宿迁、山西吕梁、安徽亳州,并称中国白酒六大核心产区。2024 年,对于贵州遵义和四川宜宾而言,都是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遵义和宜宾 GDP 分别历史性突破5000 亿元、4000 亿元。
2012 年上一轮白酒周期深度调整时,宜宾和遵义 GDP 差距仅有 102亿,泸州和遵义 GDP 差距也仅有314 亿元。
一方面,从旗鼓相当到千亿级差距,拉开产区间发展身位,白酒产业是关键变量之一。
另一方面,从仁怀到宜宾的长江上游流域,正通过良性竞合,重塑更具全球竞争力的白酒大产区。2023 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要求到2027 年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全球影响力更加凸显;2024 年7 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则出台《关于支持遵义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
去年,全国白酒行业营收 7963.84 亿元,同比增长 5.30%。如果拉长时间轴,过去十年白酒产业营收年均增幅不及 5%,意味着白酒行业正持续向优势产区、企业和品牌集中。

制酒车间里,高温堆积的酒醅
中国白酒的下一个增长极在哪里?
7 月14 日,茅台集团相关负责人在与调研组座谈时表示,茅台集团将坚定不移推动国际化战略部署。
国际化是扩大总需求、挖掘新增量的关键,这已是白酒行业共识,也是中国白酒必须要破的“圈”。2024 年,中国白酒出口额仅占白酒销售总收入的 0.9%。而据多家市场调研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蒸馏酒市场规模超3 万亿元。
拓展 0.9% 以外的万亿增量空间,茅台已在行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24 年,茅台将国际化作为顶层战略设计之一进行部署,并在随后发布的企业文化手册《茅台玖章》中,明确“让世界爱上茅台,让茅台香飘世界”的国际化愿景。同年,茅台海外营收首次突破50 亿元,占到整个白酒行业出口的超6 成。贵州茅台2025 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国外销售收入达 28.93 亿元,同比增长31.29%,增速超过国内业务 8.74% 的增速,占公司总营收比例提升至 3.18%。
“茅台国际化战略总体考虑是‘三步走’,从拓展市场让产品走出去的‘出口’,到输出品牌、文化让企业走出去的‘出海’,再到具备国际化的价值创造能力,视野格局、发展理念、标准规则与国际接轨、联通的‘国际化’”,贵州茅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将通过系统的“表达体系”、特色的“产品体系”、多元的“渠道体系”、科学的“价格体系”、全面的“合规体系”、完备的“政策体系”“六大体系”,推动品牌更好地破圈出海。
“近年来,四川、贵州两省白酒产业都绘就了‘世界级’发展蓝图,宜宾、泸州、遵义等白酒核心产区都制定了‘世界级’产区发展目标,五粮液、茅台等龙头企业已锚定‘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在‘世界级’愿景的征途上,我们需要携起手来,共同增加中国白酒核心竞争力。”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主任熊兵表示,推动白酒国际化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增强文化软实力、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作为中国白酒核心产区和龙头企业,有责任共同引领推动中国白酒破圈出海、走向世界。
来源 《环球美酒》杂志
本刊特约撰稿 周伟 周显彬
视觉设计 陈思蓓
编辑 张贤梅
二审 贺诗涵
三审 周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场跨过赤水河谷的“探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