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良食大会在南京召开 从江南饮食文化看东方饮食智慧
10月15日至17日, 第九届良食大会在南京召开。今年大会以“东方饮食智慧拥抱全球前沿科学”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从全球科学前沿到中国再行动,探索中国中国食物系统的可持续转型路径这一核心议题,集聚各方智慧共话行业未来。良食大会是国内最早聚焦食物系统转型的年度盛会,从201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大会汇聚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嘉宾,从政策解读到落地执行,从食材到供应链,从理念引导到可持续消费,再到品牌建设公众传播等,为餐饮人提供一套全链条解决方案,让“东方健康膳食”从概念落地为盈利模型,在健康与商业的博弈中找到破局之道。本次大会设置了1场机构餐饮转型闭门研讨会、1场主论坛、6场特色分论坛,16个主题圆桌和50余场主题演讲。
16日主论坛,良食创始人简艺表示,在时代的关键节点,人类食物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饮食作为连接人类与地球的关键纽带,其变革迫于眉睫。第九届良食大会在南京举办,让理念落地成行动,让共识凝聚力量具有特殊的意义。南京不止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更承载着江南饮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植物为主、顺应时令,追求食材本味,这正是健康与可持续的生动注解。当我们在这里谈论食物系统转型,其实也是在回望我们自己的文化根脉。
中国营养学会在2022年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饮食指南》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的概念,这是一种以植物为主、注重多样与食育、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营养科学的饮食模式。它既符合健康原则,又体现了文化传承的独特价值 。而南京所在的江南地区是东方健康健康膳食的代表,与地中海饮食有着相似的膳食结构的江南饮食模式,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从江南饮食的千年智慧到全球科学的前沿探索,从公平转型的宏大愿景到中国在地的行动事件,第九届良食大会正在用东方的饮食智慧与世界奔向一场关于健康、文化与可持续未来的对话。期待以南京为新起点,继续深挖城市承载的东方饮食智慧,将“南京方案”转化为全球可持续饮食的参考样本,更集结全球力量,让国际前沿科学与本土实践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副主任柯世明说:“我们现在依然强调在整个食物体系中一定要考虑到全球粮食的安全,考虑到公正、公平,需要我们全球采取行动,需要不断增强本地价值链,包括如何能够改善校餐、团餐,改善当地物流。我们也期望能够减少浪费,并且改善整体营养情况。我们希望能从健康选择的角度,在食品消费上帮助人们构建更好的粮食理念,尤其通过高科技的发展给农业的体系能够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如何做到更加可持续的消费、可持续的生活,而且通过公司之间的合作产生更大的变化。”
良食执行长侯兵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到“吃得健康”升级,对食品安全、营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追求。同时,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张、人口增长等问题日益凸显,食物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可持续发展转折迫在眉睫。回顾良食多年来推动食物系统转型的努力,机构餐饮虽“微小”但影响深远,直接关联成千上万人的饮食结构,呼吁共建更健康、低碳、可持续的餐饮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东方饮食智慧拥抱全球前沿科学”的主题,不仅要引入城市,还要引入广大的乡村,在中国广袤的乡村中要普及我们的良食精神。在这座美丽的金陵城,很多故事和《红楼梦》有关,其中包含了《红楼梦》当中所体现的各种美食文化。金陵是中国的江南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包括杭州、苏州、南京都是经济文化的中心,这次活动不仅要让优秀的良食案例在城市中进行推广,更应该在广大的农村和城镇推广,让富裕起来的农民也选择健康的美食。
让健康的饮食走向千家万户,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健康的食材,这取决于提供的产品是否能够做得健康、做得安全、做得营养。所以这便需要提供案例的创新者用自己的养殖行为、生产行为为我们提供最优质的食品原料。
中国人解决粮食问题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世界的稳定做出重大贡献。过去解决“吃不饱饭”的问题,未来解决的是用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引领世界饮食文化发展方向。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资源推向全球,深入挖掘药食同源的传统理念,不仅让人们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也有益于提高人们的寿命。
(孙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