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喝出烂木头味,就是传说中的“木质香”吗?看完才知道喝错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朋友新提了某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开了两天,给出的反馈是:刹车确实有点硬。
对此李麻花略有耳闻,说是他们更换了新的刹车系统。
两套系统作用的原理不同,新系统能回收能量,对续航有帮助。
但刹车脚感也变了。
有人觉得太硬,有人又觉得刚好。
驾驶感受因人而异,才会出现褒贬不一的情况。
很多时候,事物的好坏都要自己试了才知道。
喝武夷水仙时,同样是丛味,有人喝到的是木质香,有人喝到的却是朽木味,也是口味不同所致吗?
没那么简单。
一边是舒缓清新的老木头香气,一边是潮湿沉闷的烂木头味,不能用一句“因人而异”草率解释。
《2》
清新、浑厚的木质香,是优质老丛水仙和高丛水仙特有的气息。
回顾一下老丛与高丛的概念,树龄30-60年的水仙,便可称为“高丛”。
年份再高些,到60年以上,就是老丛了。
属于高树龄水仙的木质香,不会出现在普通水仙身上。
一株水仙茶树,历经几十年的风雨之后,主干和枝条都会变得粗壮。
当茶树纤维变老,内含物质沉淀,随之而来的,便是沉稳的木质香。
这就是一种老木头的香气,自然、质朴,像走进一间堆满干燥老木料的房间。
正常的木质香,闻起来一定的干燥的、舒爽的,不会出现任何潮味、闷味。
只有当老木料受潮、发霉时,才会生出沉闷的朽木味。
木质香与朽木味,同根不同源。
《3》
若在水仙中喝到了朽木味,只能说明你喝的水仙不够好。
工艺不精,或是仓储出了纰漏,才会导致朽木味的出现。
岩茶的加工中,有一步叫“走水”,类似白茶的“萎凋”,目的是将茶叶内的水分排出。
走水没走透、走得不顺畅的岩茶,叶片中会残留多余的水分。
这些水分与茶内质进行不良反应,就产生了沉闷的气味。
另外,还有一些茶商,喜欢在雨天做茶。
雨天做出来水仙,虽然香气不好,但“丛味”非常明显。
这里的“丛味”,更多的是粽叶味、烂木头味、苔藓味。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认为,老丛水仙的丛味就该如此,没有花香。
因此,普通水仙在雨天做茶,做出了“丛味”,也能卖出高价。
能喝出朽木味的水仙,大概率是工艺上出了差错。
然而,即便茶叶出厂时品质不错,存放时没做好密封,或是存茶环境过于潮湿,茶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汽,一样会受潮变质,出现类似的朽木味、霉味。
对丛味没概念的茶友,很可能会受大环境的影响,将朽木味当成木质香。
如果朽木味的出现,还伴随着汤色浑浊、滋味寡淡、锁喉等情况。
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这泡茶的品质存在缺陷。
遇到这样工艺粗糙、仓储不精的茶,茶友们要尽量远离。
《4》
优质的老丛水仙,香气是有层次的。
兰花香、木质香,都是老丛水仙的基本香型,而非单一的朽木味或苔藓味。
清雅的兰花香,是水仙刻在DNA里的品种特征。
而沉稳的木质香,则是基于一定树龄产生的香气。
在一泡老丛水仙中,两种香气交织融合,相得益彰。
二者一前一后在盖上展现,起初是兰花香,随后木质香慢慢显现。
这些清晰而持久的香气,几乎会展现在每一次冲泡间,融入老丛水仙醇厚的茶汤中,贯穿始终。
朽木味,与木质香是云泥之别。
它的出现,既不能带来令人愉悦的品饮体验,还有可能给人体带来负担。
而苔藓味,虽然经常被看作是“老丛”的标志。
但实际上,它的出现与树龄无关,更多地受生长环境和工艺影响。
如果茶树的生长环境背阴、潮湿,茶树周围就容易生出青苔来。
被青苔环绕的茶树,不染上苔藓味都难。
制茶时刻意堆积出来的“苔藓味”就跟不用说了,一股浓烈的青臭味,不是正常老丛水仙该有的。
如果一款老丛,只有明显的朽木味、苔藓味,它的品质值得怀疑。
《5》
老丛水仙的木质香,是岁月积累的结果。
而不是因工艺不佳,或储存不当而产生的“朽木味”。
雨天制茶的速成法,创造出来的香气驳杂而混乱。
对比起来,还是木质香的层次感更令人愉悦。
那些空有朽木味、苔藓味的“老丛水仙”,品质往往都不尽如人意。
把朽木味、苔藓味,当成丛味或木质香的茶友,建议试过品质更好的老丛水仙之后,再下定论。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