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1 09:33

探刘伶醉地下酒海,访刘伶醉千年窖池,我们还会发现这些当地秘密

徐水旧称安肃。徐水气候、水质、土质等条件良好,自古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酿酒之乡。徐水古烧锅源于魏晋时期,已承载了近两千年美酒文化。其古窖池始于1126年,连续使用至今近900年,酿造蕴藏了百年基酒。

在古代,徐水当地盛产有名“千日酒”。后有梁姓后人深得“千日酒”酿造技艺,并寻得甘泉井水酿造售卖,市人争沽,后在此渐成集市。而梁姓后人寻到的那眼甘泉,正是目前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上的那眼古井。

相传,早在西晋时期,著名“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北上徐水访友张华,因当地盛产“千日酒”,致使本来就“病酒”的刘伶不思归期,并最终客死徐水,葬于徐水旧城西十公里处张华村南。从此,刘伶醉酒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刘伶字伯伦,西晋时沛国人,竹林七贤之一,著有《酒德颂》。刘伶一生尝遍天下美酒,是世界第一位品酒大师,尤钟情徐水美酒,留有“一醉三年”的动人传说,可谓“品酒第一人”。

“遂城县酒务记”印,泰和四年十月礼部造
据退藏楼主人刘子轩考证,徐水制酒历史悠久,魏晋时刘伶访友佳话流传至今。至北宋熙宁时,畿辅地区有酒课三万贯以上者17处,其中2处就在今徐水境内,可见当时徐水酿酒业已颇具规模。1998年,在刘伶醉酒厂发掘出的金元时期古烧锅遗址更成为我国已知使用年代最久的古发酵池。近日,于罗振玉先生《贞松堂唐宋以来官印集存》中发现金泰和四年十月礼部造“遂城县酒务记”官印一枚,为研究金代徐水制酒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

刘伶醉老酒厂现存有大量明末清初的木质和荆编制的酒海,陈储有大量不同时期“国宝”级珍贵调味酒,其造就了刘伶醉的卓绝品质,堪称“酒海第一藏”。

1948年,徐水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古烧锅的基础上建立了国营徐水刘伶醉制酒厂,文革期间更名为保定地区徐水制酒厂,1972年更名为徐水县刘伶醉酒厂。

1998年7月,在酒厂东厂区第一生产车间技术改造工程中,发现了一些瓷片,经河北省文物专家组对出土的瓷片、瓷器和古井进行鉴定,特别是位于酒厂车间内的古发酵池,保存情况良好且一直在连续使用。
“老张”曾撰文作专门介绍。由于徐水博物馆展览的这件鸡腿瓶是在徐水考古挖掘出土,这就要说到徐水的历史。在北宋时期,徐水以白沟河为界是宋辽边境,自澶渊之盟后,边陲烽火渐熄,守边士兵原地为民,以农耕桑蚕为业,边境开展贸易名为榷场,由宋官府控制专卖。地点设置在安肃、雄县、霸县等地,徐水的大王店、柳湾(下河西)为榷场。宋以茶叶、瓷器、帛绢等为大宗向辽贸易,而辽以牲畜、皮货、药材等向南输送。榷场的交易,促进了边境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说来,徐水博物馆的这几件鸡腿瓶应是宋辽边境贸易的瓷器。

白酒属于蒸馏酒,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通过酒曲发酵后,放在带有篦子的釜或者锅里加热,由于水的沸点是100度,酒精的沸点是80度,酒精水蒸气冷凝后就是白酒,再经过勾兑,古语称为“功沽之巧”,就成了我们今天常喝的不同度数的白酒。

蒸馏酒的成熟期历史倾向于金代,商业化是在元代,在此以前都是酿造酒,酒的度数不超过20度。而徐水刘伶醉老酒厂的考古遗址与出土鸡腿瓶上的文字,无疑把中国白酒成熟期的历史提前了有上百年,应该是在北宋澶渊之盟这一历史时期,所以刘伶醉老酒厂是中国高度白酒的重要发源地。

2001年2月,刘伶醉烧锅遗址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4月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当时我国北方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为研究华北地区乃至我国白酒酿造工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看,可以说刘伶醉烧锅遗址是中国蒸馏酒的发源地之一。

2006年5月2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2月1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名单。
2012年,刘伶醉被认定为 “中华老字号”。
(来源:河北 寒岚藏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刘伶醉地下酒海,访刘伶醉千年窖池,我们还会发现这些当地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