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3 10:46

梧州,这么好吃的地方怎么没人推?

梧州,古称“苍梧”、“广信”。北宋以“广信”为界分设广南东路与广南西路,奠定“两广”名称基础。梧州曾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这座有着2200年建城史的古城如今却颇为低调。

梧州地处广西东部,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素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梧州是我最早知道的广西城市,在九十年代,父亲曾在中山的航运公司上班,经常跑到的线路就是从中山到梧州,在那个水运颇为盛行的时代,梧州也很繁盛。

而今高铁与高速四通八达,港口码头客运虽已成历史,但广州和南宁到梧州的高铁也就一个半小时左右,岂能错过这个美食宝地。

去梧州市区之前,我先去了一趟下面的“岑溪”,在玉梧大道有一家名为“古典鸡饭店”的老店,这里有一道名菜“水蒸鸡”。
采用最质朴的烹法:“隔水蒸”,有着“鸡有鸡味”的原味呈现。所谓“盐吊百味”,只加食盐并未加入那些花里胡哨的调料,水蒸鸡的鸡皮嫩黄紧致,鸡肉滑嫩鲜甜,一整只被我吃了个干净。

对水蒸鸡的美味念念不忘,忍不住又跑到梧州市区奥奇丽路的“古典鸡饭店”再吃了一顿“水蒸鸡”。

还是一样的美味。

香煎牛仔骨,煎得焦嫩,顺着骨头一撕,整块就下来了,纵享丝滑。

酿豆腐有着“岑溪风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酿豆腐,在一块豆腐中间挖个小口子,“酿”进肉馅。这里的酿豆腐有点像两块豆腐夹着肉馅,像个“方形汉堡”。
豆腐极嫩,筷子稍微一使劲就容易破,小心翼翼放入口中,软滑无比,肉香馅甜,滋味无穷。

梧州有两道代表菜:“纸包鸡”和“葱油鱼”,恰好在大东上路的“粤友餐厅”一网打尽。
精选三黄鸡切分成巴掌大块,用多种香料以及葱白粒腌制,加入适量白酒,用玉扣纸按“件”包裹,在油锅中浸炸而成。
独创的隔纸浸炸烹饪之法,能较好地锁住鸡的肉汁和香料的味道,当撕开纸包那一刻,色泽金黄、水嫩甘滑的鸡肉映入眼帘,馋虫直接涌上了喉头,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起来。

葱油鱼,炸得酥脆金黄,缓缓淋上亮泽的葱油汁,鱼香跟葱香在空气中交织缠绵。
筷子一夹开,鱼肉雪白呈蒜瓣状,高温烹炸之下居然能保持如此水嫩,实在是妙!蘸上咸中微甜的葱油汁放入口中,鱼肉滑嫩中透着甘鲜,妙不可言。

梧州的“粉店”,实际并不仅仅是粉店,而是品类丰富的“小吃店”。一碟碟白切、卤菜、肉皮、油炸、凉菜、螺蛳、蔬菜摆在桌上,一碗米粉,在一大群“配菜”的眼里,多少有点像“配角”了。

我比较喜欢去九坊路上的高妹卤味粉店。“白云猪手”,泡得很入味,吃起来很Q弹,酸辣开胃。

白灼鸭肠吃出了一种“清脆可人”的感觉,“嘎嘣嘎嘣”的声音,感觉在啃贡菜。

猪肠炒河粉,被同行的桂林小伙伴赞誉为“最有广西情怀”。酱香味十足,里面些许酸辣的泡椒更为点睛之笔。

若是想要更丰盛点,来半只白切鸡,或是一碟猪皮,小吃摊也能吃得丰盛无比。

还没去梧州的时候,一位河池的吃货朋友就给我强烈推荐了“白云山下的冰泉豆浆馆”,要去喝一杯号称“冰泉滴珠”般的豆浆。

早上的人确实挺多,盛名之下的豆浆还行,搭配的早茶就仁者见仁了。

酒店楼下小店的豆浆倒是吃出了惊喜,而这却是一家位于大东下路的“章记石磨肠粉”。

店里一口石磨,源源不断地磨出乳白的米浆,每天早上也会现磨豆浆。
豆浆本乃平民饮食,优选黄豆,水质良好,店虽小,精心研磨之下,也能沁人心脾。

米浆通常多磨上几遍,这样口感才好。蒸屉中摊好出炉的肠粉,有酸、咸两种汁可选。外地人最好淋上咸汁,酸汁可能吃不习惯。肠粉滑嫩无比,夹入口中“呲溜”一声,就滑入肚中,只剩下蛋香、肉香、粉香在口中弥漫。


pic/raiy34scyts.jpg
大中路的“邦记面食店”,一碗猪脚面、一碗牛腩面足够让我流口水。面条有些许劲道,少许汤汁拌上,咸中带酸,酸中回甘,开胃得很。
pic/honq3dopgen.jpg
若是想吃净牛杂,得去北环路的“色香牛杂”,这里的牛杂跟广东的牛杂风味略微相似。拿把剪刀各种部位都剪上一些,一定得搭配点面筋和萝卜,不但好吃,而且管饱!
pic/k4c5oufb15w.jpg
在梧州,街头也有着广西特征明显的小吃,不过用砂锅煮的螺蛳粉,当时在柳州都没吃过。砂锅煮得很入味,虎皮鸡爪和鸭爪都给安排上,丰富得很。
pic/gg1bpspqhdl.jpg
再来个酸笋和豆豉齐上的煮粉,在广西,当地人对粉的热爱让我一个湖南人都佩服。
pic/kzenuxpqw3d.jpg
夜晚是烧烤的世界,很想见识一下梧州的烧烤有些什么不一样的。
pic/tgx2uyvorst.jpg
先来一碟手撕干鱿鱼,蘸点芥末酱油,刺激一下味蕾开开胃。
pic/lzbsfwiukhy.jpg
在烤法上,有偏广东风味注重咸鲜味的烤法,讲究的是激发食物本身的味道。也有偏广西风味刷果酱的烤法,吃起来有点甜,很特别。
pic/uz2db3rwle0.jpg
要是去小摊上点上田螺、牛杂、猪血和萝卜,多少容易勾起少年时期的记忆。
pic/mdnswca5rep.jpg
在我的记忆中,远在湖南的夜宵,也差不多是这些。真是神奇,相隔千里,却能激发“故乡”的回忆,一口下去,在异乡消解了“乡愁”。
pic/1tedey4mwgy.jpg
要说梧州盛名在外的小吃,还得属“龟苓膏”,这种方便传播的美食在九十年代我就知道了。那时候吃的是“双钱牌龟苓膏”。小时候觉得这龟苓膏苦苦的,吃起来跟中药一样,要加很多白糖才吃得下去。
现在到了梧州,本地人给我推荐了文化路的“五福堂龟苓膏”,在这里除了加白糖,还能加炼乳、蜂蜜。吃起来甜中带苦,苦中回甘,果冻状的龟苓膏滑爽依然,喝下去清热解火。
pic/bjzupiedbqv.jpg
若是想再来点甜,来一碗淋满糖浆的豆腐脑。这趟梧州之行,多少有点甜蜜蜜了。
pic/bvngzt0nhe1.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梧州,这么好吃的地方怎么没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