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16:24

日常喝红茶的4个误区,第3个坑90%的人都中过招!你避开了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去朋友家喝茶,顺便见识了他刚接回来的兰花螳螂。
还没成年的小家伙,通体是柔和的粉白色。
虫如其名,像一朵盛开的兰花,惹人怜爱。
在野外,这副伪装能吸引其他昆虫靠近,轻松将其猎杀。
被人工饲养,衣食无忧之后,俏丽的外表就仅剩观赏之用了。


六大茶类中的红茶,茶性温和,滋味甜醇,常被称为“最容易喝懂”的茶类。
这份亲近感,同样迷惑了不少茶友。
很多人觉得,红茶简单、直白,没什么复杂之处。
轻视之下,逐渐流传出许多关于红茶的误会。
村姑陈稍作梳理,总结出四条看似有道理的“常识”,在此一一澄清。




《2》
误区一:红茶养胃。
“喝红茶养胃”,大概是茶圈中最根深蒂固的观念之一。
相信不少肠胃脆弱的茶友,都听过类似的建议:“多喝红茶,养养胃。”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
茶叶经过发酵后,茶多酚、咖啡碱这类刺激性物质的含量会下降。
相比不发酵的绿茶,红茶对胃部的刺激性,确实要小很多。
但“刺激性小”,和“养胃”是两码事。
刺激性物质的含量少,也不代表完全没有。
如果肠胃本身比较脆弱,大量饮用红茶,依旧可能出现不适。
喝红茶,顶多算作“暖胃”。
一杯温热的红茶下肚,胃里会感觉暖暖的,很舒服。
但这股暖意,实际来源于水温,喝热开水也会有一样的效果。
若真要养胃,应该谨遵医嘱,从健康的饮食、作息开始。




《3》
误区二:红茶没有高端茶。
茶圈也有鄙视链,总有人在为“喝茶的尽头”争论不休。
而红茶,因其极强的包容性,常被人放在金字塔的底端。
有人说,红茶的“格调”不够,没见过什么高端产品。
夏虫不可语冰,没见过不代表没有。
要论高端茶,红茶中有一位毋庸置疑的王者,金骏眉。
金骏眉的原料,取自武夷山桐木关高山菜茶的单芽,7-8万颗芽头,才能制成一斤金骏眉。
品质高、产量少,让金骏眉的价格居高不下,斤价过万。
这个价位,够高端了吗?
红茶中,既有价格亲民的口粮茶,也有实力不俗的一流茶。
用“没有高端茶”来否定红茶,显然太过片面。




《4》
误区三:红茶要用温水泡。
这是冲泡红茶的常见误区。
在不少茶掌柜口中,红茶只有用温水泡才好喝,用沸水泡会发酸。
但事实是,用沸水冲泡后发酸,是红茶品质不佳的表现。
一款品质优良的红茶,完全能经受住沸水考验。
沸水,是检验茶叶品质的有效手段。
它能充分激发出茶叶内在物质,让一款好茶的香气和滋味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用沸水一冲就出现酸味的红茶,往往在工艺和仓储上出了差错。
在发酵过程中,若温湿度控制不当,茶叶就会过度发酵,产生酸味物质。
茶叶存放时受了潮,发生了不良转化,也会导致酸味出现。
用温度较低的水泡茶,可以抑制酸味物质的析出,让茶汤喝起来更顺口,掩盖茶叶本身的缺陷。
那些提倡用温水泡红茶的茶掌柜,很可能在为自家的劣质茶遮羞。




《5》
误区四:优质红茶都有冷后浑。
“冷后浑”,是发生在红茶身上的常见现象。
具体指的是,清澈的红茶茶汤,在冷却后,会变得有些浑浊。
究其原因,简单来说,就是红茶中的游离物质,在茶汤冷却后“抱团取暖”,形成了一些影响茶汤清澈度的络合物。
于是,不少人将“冷后浑”,认做红茶内含物质丰富的标志,将其作为优质红茶的象征。
只可惜,这个判断标准并不绝对。
首先,并非所有红茶,都会出现冷后浑的现象。
金骏眉、正山小种、以及福建的很多功夫红茶,冷却后的茶汤都依旧清澈。
其次,茶汤浑浊,也未必都是好事。
品质不佳的茶叶,也会因为其中的杂质过多,出现茶汤浑浊的现象。
因此,我们不能单凭“冷后浑”,来判断红茶品质的好坏。




《6》
红茶,大概是六大茶类中最平易近人的一种了。
它香甜温和,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但也正因如此,喝红茶的人很多,真正了解它的人却没多少。
于是乎,那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几点澄清,不盼吹散世间阴霾,只盼还红茶一片小小的清明。
让红茶圈中,多一份拨云见日的明朗,少一份人云亦云的迷茫。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常喝红茶的4个误区,第3个坑90%的人都中过招!你避开了吗?